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时间:2022-06-05 11:38:51

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活动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

循生命发展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能勇敢面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学校,学生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将生命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珍贵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原始生命诞生以后,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出现了多细胞生命,生命形式越来越复杂,最后高智慧、高情感的人的出现——更体现了生命的伟大。人文主义者、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经发出深刻的感叹: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伟大的,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

二、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生物圈成为人类的繁荣家园。但人类在创造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干出了自毁家园的蠢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眼前的利益,往往不尊重和关爱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不仅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因此生命教育还要培养学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青少年时期既是人生中的美丽春天,又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因为人生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要在此阶段得到解决或奠定基础。例如,对升学、就业、恋爱等,都有强烈的需求。青少年正处在青春萌动期,我在教学“青春期的性发育”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学会大方的男女交往方式,学会与老师、同学、父母等人沟通,与他人和平相处。既要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爱他人的生命;既爱生命本身,也要爱附于生命的人格、尊严等。

三、引导学生认识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宝贵的,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每个生命对于生命个体来说都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值得每一个人去热爱。通过《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父子、母女、还是兄弟姐妹,甚至同卵双胞胎,性状完全一样的人也是难以找到的,人与人之间往往差别很大,或外表或内在,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事实。由此引导学生善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每个生命个体,无论是贵贱贫富,你都无权处置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好好珍惜,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让生命活得更充实、更闪亮、更美丽。

珍爱生命,就要关注健康。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各种因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教学《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使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纠正偏食、挑食等毛病。在教学《健康的生活》一章时,让学生知道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危害。通过以上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的生活,重视生命教育是生物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独特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以“听”促改 以“观”导行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