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时间:2022-06-05 03:19:14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学校,四川隆昌642150)

课堂教学是语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耗时多,收效低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作用没有发挥好。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善学乐学,生动活泼主动地学,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启发式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一些语文知识和规律需要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主要起介绍、解释、启示的作用,并增强语文感染力。

为了更好的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体现愉快教育思想,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情境教学从着眼儿童发展的高度组织教学,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并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是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爱”,将教育渗透其中。探索情境教学,曾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的情境,学生更感到新鲜,有趣,学习情绪倍增;在生活的情境中,面对具体形象,学生学习记叙事物的字词句篇,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这就一反传统的靠记忆学习语言的常规做法,事实上单凭记忆是不可能学好语言的。

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有以下这些:(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代电教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们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一曲动听的歌曲、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3)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主动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4)创设想象情境。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尽力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会有进一步的感悟,他们带着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将更加用心读、读得情深、读得意浓。

2.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阶段。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了关于“情境”的论述,提出“心物交融”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阐明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结合现代心理学阐述的理论,说明人的情感是在对物的认识、体察中产生,即“物”对“情”的作用;而人的情感又会触发人的语言表达的动机,促进词语的选择,组合构成;根据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相连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使我理出“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加深对“物”的认识的相互作用的脉络。(见图)由此产生一个新的设想,即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作文题材,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为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写作能力,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阶段。运用情境教学,可以凭借富有美感的小学语文教材,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显示鲜明形象,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从而逐步提高其审美情趣。具体方法如下:(1)再现插图,感知美。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浓缩,所以我们教师在授课时,决不能对这些插图视而不见,它可以帮助我们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感知课文所描述的美。(2)语言描述,享受美。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感染学生,课堂上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老师能在教学时运用自己优美的语调,创设情境,相信学生很快就能跟着你所渲染的情感走。(3)表演情境,体验美。语文审美教学应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易健教授认为“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美育通过宣泄、引导、升华感性来对人实施教育。可以说“情感是一切审美活动的血液”。

情境教学的前三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进行的,而是包含着语文的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诸因素,促进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这样情境教学实验便顺乎自然地进入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阶段,由于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就使教学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美感丰富,儿童身心愉快,有效地发展了儿童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语文基本功扎实,没有过重的学习负担,可以再国家规定的课时内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翻开教育史查一查,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历来就主张快乐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国教育家斯宾基在1854年就提出,教育要尽量使儿童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儿童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提出“敲碎儿童的地域,创造儿童的乐园”,要求“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当前美国的超级教学法,加拿大的积极教学法,保加利亚的暗示教学法等都强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

愉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要涉及到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育评价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愉快教育思想,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的教学特点进行,应该做到抓住一个“实质”,促进两个“统一”。愉快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在教师思维引导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个统一,乐学和苦学的统一,轻松愉快与严格要求的统一。

如何进行语文快乐情境教学呢?大致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过程,激发思维;有结合,提高实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总之,教师应把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按照情境教育思想组合成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创设出愉快情境,常用的有游戏教学法、模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积极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另外,在配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组成不同的情境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可采用游戏教学法,是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中、高年级可多采用尝试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尝试,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体验尝试成功的愉快。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乐此不倦,锲而不舍,以苦为乐。学生产生兴趣有不同层次,一般分感性兴趣和理性兴趣。因此,情境教育也应有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千万不要强求一律,套用一个教学模式,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要求,也应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浅议如何在语文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谈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