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实践思考

时间:2022-06-04 10:36:27

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实践思考

高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所以化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既符合人才标准又顺应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要求。当前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如果不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防范和提升,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结合成长经验,从校园环境、法制活动及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应用好校园的法律环境,加强法律意识

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的生活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当前的学校管理会严格按照法律要求,为学生营造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氛围。高中生虽然学习过思想政治,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由于高中生年轻气盛,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生口角,更有甚者成群结队打架斗殴,这些都是因为高中生的法治观念淡薄。对于打架斗殴的学生,学校从校园治安角度可以做出一定惩罚,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校应有健全的法制体系,这样在学生违法乱纪之后,学校可以按照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法律氛围。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申诉权进行申诉,让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让学生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学会依法办事。可见,依法治校对培养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法制法规的高效和便捷,从而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二、把握好开展的法制活动,增强法律意识

法制活动包括校外的活动和校内的活动。现在很多学校都更加侧重法制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法制活动的开展,导致大家对基本的法制活动没有任何了解。为了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应将法制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定期开展校园法制活动,以便顺利地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另外,我们也可以组织高中生多观摩法庭的庭审模式,这样相比教师在课堂上列举案例,学生更能详细了解法律的规章制度,从而真切感受到法律的伟大和不可侵犯性。学校也可以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有助于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法律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学生还可以自行成立法律社团,利用课下时间给其他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让高中生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或者在放假期间到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解决社区人民的法律问题,同时也加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通过和社区成员进行交流,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又增强了法律的实用性。学校开展法制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并将法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立足好合理的心理素质,提升法律意识

高中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大部分与较差的心理素质有关。高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由于缺乏考虑很容易动怒最后做出违法的事情,所以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指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同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渠道去发泄自己的情绪。高中生的不良情绪很容易引发犯罪,因为高中生对很多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高中生自尊心比较强,学生之间只要发生争执就会引发一场“大战”,最后两败俱伤,更有甚者违法犯罪过失杀人,给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学生如果长期生活在“问题家庭”中,也容易导致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有的家庭中父母总发生争吵,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不良情绪或者有心理阴影,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排解,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很可能犯罪。高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有助于他们顺利成长,学校和家长要尽可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远离违法犯罪。

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不仅符合构建法治社会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为高中生创造一个法制校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时,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上一篇:区块链是什么 下一篇:《上海王》:中版《美国往事》讲述沪上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