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发病原因的诊断及矫治

时间:2022-06-04 08:32:16

屈光参差发病原因的诊断及矫治

摘要:屈光参差的矫正一直是眼视光学人士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它不同于一般的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它会影像我们的升学及职业。对所接诊的三百多例屈光参差病例研究总结屈光参差的发病机理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先天发育性屈光参差2、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引起的屈光参差3、遗传因素4、继发性屈光参差5.配镜光度不合适导致的屈光参差。

关键词:屈光参差的原因、矫正方法

一、屈光参差的概念

一般是指双眼屈光状态不相等,不论屈光的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均称屈光参差。通常我们将两眼屈光度相差超过2.50D的屈光参差称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患者常出现双眼视力不均衡、视疲劳、头痛、头晕、弱视、斜视等症状。而且配戴光学框架眼镜常会出现融像困难、复视、视疲劳等症状,如不及时就诊,会严重影响到双眼的视功能.

二、屈光参差的病因

1、先天发育性屈光参差

通过病例资料研究发现,屈光参差因先天发育性因素引起的占有较高的比例,尤其是远视性屈光参差。刚出生的幼儿都为高度远视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由眼轴发育不平衡会引起屈光参差,外界物体在双眼视网膜成像的差异性刺激会导致双侧眼球的发育不良或异常,使得双眼在观察同一目标时,目标光线不能同步等量刺激双眼的黄斑中心凹,导致双眼视网膜中心凹的目标像在清晰度、明暗度、形态上各有差异,由于这种发育阶段的眼视网膜争斗现象,将进一步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因此形成了反复的恶性循环。这种影响与远视的度数及双眼远视屈光差异成正比。

2、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引发的屈光参差

在研究病例中笔者发现32例青少年高度屈光参差患者,以前双眼视力均正常,但一段时间后感觉单眼视力急剧下降,且近视光度逐年加重。单眼近视度呈平均-1.00D/年的速度增长,经详细问诊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近作业习惯,趴在桌上写字、躺在床上看书。当双眼过近的注视目标时,由于双眼正集合作用过度使用,会引起双眼集合困难,而出现短暂性的复视,这时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放弃一只眼睛,单独使用另一只眼看近,如果长时间的如此用眼,眼的正常调节与集合的协调功能则被打乱,双眼的屈光平衡与调节平衡因此而不复存在。严重的还会出现废弃性弱视、外斜视。

3、遗传因素

高度近视眼的发病主要因素在于遗传,高度的屈光参差的发病主要因素同样是遗传。从资料研究中发现有25%的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其双亲中有一人是高度屈光参差患者,而且都是同侧眼视力较差。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对13岁的孪生姐妹,两人的同侧眼近视与散光光度几乎完全一致,轴位也仅相差5度。

4、继发性因素引起的屈光参差??

继发性屈光参差包括:

(1)双眼视功能异常如斜视诱发的屈光参差,这是由于斜视的发生会影响和破坏眼球的正常发育;斜视眼在视网膜的争斗中处于劣势,因此视网膜长时间在无法得到有效的足够的光刺激时,眼轴会不断增长。

(2)一眼或两眼因手术、外伤、疾病后引起的屈光参差。

(3)上睑下垂患者中屈光参差比较多见。两眼的睑裂宽度不一致,此类患者不但会产生屈光参差,由于上睑下垂引起的形觉剥夺更是导致其弱视的重要原因。对这类患者须先行手术,再进行弱视治疗。

5、配镜光度不合适导致的屈光参差

由于初期配镜验光或加工不准确所致,最重要是没有做到双眼平衡,一眼经常处于低矫或过矫状态,导致两眼经常处于不协调的状态,长期配戴这样的眼镜工作学习,屈光参差必然会越来越严重,视疲劳加重,这样影响了双眼的正常发育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

三、屈光参差的矫正

屈光参差的矫治主要通过光学眼镜、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及矫正近视的各种角膜手术加以矫正,理论上应将全部屈光参差矫正,才能恢复两眼视功能,但在实际中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屈光参差状况及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合理解决。

1、光学眼镜矫正:眼镜矫正的适应能力和年龄有关,12岁以下的小孩的调节力及适应力强,应及早将屈光参差全部矫正。对有弱视倾向的应立即全部矫正再进行弱视治疗。对成人有2~4D的屈光参差者,也争取将其全部矫正,如不能接受全部矫正时,应酌情减低度数,使病人戴镜无不适感。老年人矫正屈光参差应以能接受的最大度数为原则,一般不超过2D。如屈光参差值比较大则放弃双眼单视,而力求单眼获得最佳视力,所以主要是矫正屈光不正度较轻的眼,而对屈光不正度较高的眼给予低度矫正,以期适应。

2、接触镜矫正:由于接触镜只引起7%左右的物像放大,所以,接触镜能矫正两眼屈光度相差很大的屈光参差,对单眼无晶体引起的屈光参差,效果更称满意。

3、人工晶体植入术:针对无晶体眼,尤其是单眼性白内障手术后,可被认为是极严重屈光参差,可利用植入人工晶体。一般在手术后三个月再进行验光配镜。

4、矫正近视的各种角膜手术:近视手术操作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并发症较多且处理棘手。

5、屈光参差患者并发隐斜视的矫正:一眼视力良好,另一眼视力模糊,眼肌不平衡症状不发生或不发生主观感觉的不适。用眼镜或接触镜把屈光参差矫正后,视力敏感度增加,两眼对目标均能产生清晰的影像,眼肌不平衡的症状会表现出来,病人将感到不适或复视,如不能适应,可先用三棱镜来矫正复视,如仍出现复视,应同时作眼肌手术来矫正复视。

6、对存在显性斜视的屈光参差的矫正:首先应以手术矫正斜视,如无复视发生,再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如发生复视,适应一段时间,大部分病人的复视是可以消失的,如不消失,应处理好复视后再考虑屈光参差的矫正。

7、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矫正:一定要尽早进行验光检查,12周岁前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完全屈光矫正,并同时训练弱视眼,临床上常用“遮盖法”、“压抑疗法”、“精细作业法”、“红光闪烁法“等。

综上所述,对屈光参差患者的配镜,是要在配镜原则指导下,依据患者年龄、屈光参差的差异程度、视功能情况等全面分析,既能增视,而又能被接受,并虑及双眼视功能,综合权衡、慎重开具处方。

参考文献:

1、汪芳润主编.近视眼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57

2、徐广第主编. 眼科屈光学

上一篇:胰岛素泵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 下一篇:茵栀黄、妈咪爱辅治新生儿黄疸38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