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模式、问题及创新

时间:2022-06-04 12:50:36

中、高职衔接的模式、问题及创新

摘 要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简单叠加或接续,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杭州市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对口升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3+2”模式和高职自主招生模式。基于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路,根据现行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要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应大力推行“2+1+2”的中、高职衔接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杭州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78-03

研究中、高职衔接及其创新,目的是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向企业和市场输送高技能人才。

一、杭州市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衔接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叠加或者接续,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的兼容并蓄和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杭州市在中、高职衔接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是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与高职根据各自的学制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让部分中职毕业生在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后,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再接受三年高职教育。在这种模式下,中职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报考当年在省内招生的高职院校,中、高职之间没有校与校的合作关系。

二是五年一贯制模式。这是在同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衔接模式。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学制五年。学生前三年完成中职阶段的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通过选拔进入高职,完成后两年的高职阶段学习,修业期满达到要求者,获颁高职教育学历证书。

三是“3+2”模式。这是指高职和中职签订校与校的合作协议,由中职出面招收初中毕业生。前三年在中职学习,按中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第五学期末,由高职根据学生前五个学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考试成绩,择优选拔,升入高职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学业后,经考试合格颁发高职毕业证书。

四是高职“自主招生”模式。获得高考报名资格的中职生,可自主选择有一定资质的高职院校报名,参加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考试通过后,按照“校考单录”模式操作的(国家级示范或骨干院校),考生可不参加高考,直接获得高职院校入学资格;按照“校考+高考”模式操作的(省级示范院校),学生在参加高考后,可获得高考加分20~30分,最高为50分。

二、杭州市现行中、高职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近年从其招生规模上看,远超过五年一贯制和“3+2”模式。但是,由于之前中、高职在人才培养上缺乏一体化沟通,所以这种模式存在教学内容重复、课程衔接不足等问题。一些中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很多实训时间都被升学复习挤占。

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在于高职院校的全程管理与教学,因此课程建设、技能教学、实训实习都能一体化进行,教学内容无重复,教学计划执行顺利。但学生在“五年两段”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淘汰,因此可能出现学习态度怠慢、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由于该模式在前三年主要是进行中职教育,所以在无形中会挤压高职教育资源,相对缩小高职的招生规模。

“3+2”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学校之间有协议,两者在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有沟通,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的发生。但按照目前“3+2”办学的实际,中、高职的教育教学还是难以衔接。同时,由于存在毕业分流问题,中职学校平衡就业与升学矛盾的问题也很突出。

高职“自主招生”模式的招生数最少。按照浙江现行的考试规定,由杭州试点的高职院校自己命题,选拔中职学生。但由于有文化课成绩和高中会考要求,真正能通过“自主招生”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中职生非常少。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1年“自主招生”计划招生142人,实际报考1226人(含普高生),其中中职生234人。文化测试后,进入综合考核的中职生只有12人,远低于普高生进入的比例。所以在中、高职衔接中,“自主招生”模式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式,怎样选拔学习能力强、基本技能好的中职生进入高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基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思考

根据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应大力推行“2+1+2”合作模式。

所谓“2+1+2”合作模式,即指中职通过中考录取学生后,把三年的教学活动,分为“2+1”:前两年进行文化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在第四学期末,根据学生意愿分流,进入模块化衔接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一部分衔接就业模块,一部分衔接升学模块。选择升学模块的学生通过选拔后,准备升入高职院校,第三年由高职院校全面介入,其教学由高职负责。升入高职后再经过两年学习,考试合格者颁发高职学历证书,由高职院校推荐就业。选择就业模块的学生,则进入就业前指导、技能实训等内容的教学,考试合格者颁发中职学历证书,由中职学校推荐就业。对中职阶段的前两年教学活动,高职学校也应该有选择地参与,提倡与中职进行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实训安排等方面的交流,做到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在五年中分别获得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证书,完成技能型人才从初、中级到高级的转化。具体见图1。

四、中、高职模块化衔接“2+1+2”合作模式的特点

一是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前两年由中职负责,后两年由高职负责,第三年为中、高职共同管理。中职生可自主选择就业或升学,选择就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中等技能型人才,选择升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人才。

二是中、高职衔接更紧密。五年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由中、高职协商确定。由高职院校牵头,企业参与,引入最新的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确保学生能在五年中接受到最新的、更接近岗位需求的职业教育。

三是考核标准更能体现技能教学的要求。由于五年来中、高职紧密衔接,全程引入企业合作,考核会由“应试型”变为“技能型”。升学的选拔,也由通常的语文、数学、外语转为专业技能等的综合测试。

四是充分发挥了高职的引领作用。目前中、高职衔接还存在相互之间交流少,培养目标雷同,合作企业类似等问题。通过“2+1+2”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搭建中、高职交流的平台,找准中、高职的培养定位,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72-77.

[2]汤光伟.中高职衔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2):31-36.

[3]徐静锡,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8-10.

[4]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56-59.

[5]芦京昌,范敏.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12-13.

Model, Problems and Innovation of the Linkage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ase of Hangzhou

FAN Min,LU Jing-chang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linkage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ncorporat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ystems in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an the simple superposition or continuation of them. At present, the main models linking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angzhou contain corresponding entering higher school, five-year system, “3+2” and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view of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linkag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link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l, it should vigorously implement “2+1+2” cooperative model between them.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nking mode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ngzhou

收稿日期:2012-02-27

作者简介:范敏(1976- ),女,浙江杭州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芦京昌(1955- ),男,北京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中心研究员。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经济转型期的中、高职衔接及其发展创新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编号:11JCJY16YB),主持人:芦京昌。

上一篇:基于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探索 下一篇:浙江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