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6-04 08:54:33

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对国内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在培养方案优化和教学新体系建设方面,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环节进行深化,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教学理念创新方面,运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3+1”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结合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项目任务型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66-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各高校在办学规模、层次、类型、条件和优势特色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同时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趋势也愈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1]。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偏重课堂理论讲授,重“学”轻“术”,在这种模式下,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致使毕业生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欠缺。因此,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基于此,笔者在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工科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20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主流理念之一。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50多年历史,哈佛大学(1947年)和斯坦福大学(1949年)率先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2]。目前,美国有50多所大学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开展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3]。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特点是:特别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甚至敢于挑战社会;开设“创新能力培养”、“新事业开发”等系列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分类清楚;注重创业模仿训练,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以厚实的学术研究为支撑。例如,美国西北大学设有创新研究中心。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内日渐兴起[4]。2002年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试点单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特点是:政府重视程度高;围绕创新创业理论、实践训练等开设相关系列课程;教学方法日渐完善,灵活多样;各高校设立了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教学研究项目;在国家相关部门政策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计划性的特征。尽管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正蓬勃开展,而且许多高校对工科类各专业创新型、应用型等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实践,例如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二、优化培养方案与建设教学新体系

(一)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环节

构建与国际接轨且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且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课程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紧密跟踪本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前沿,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各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联系与交叉,及时把教研科研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课程体系注重系统性,从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设置,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课程选择机会,鼓励学生通过相关专业的拓展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视野。教学组织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自我学习机制。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还能更加全面、协调地发展。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实践教学经验的交流,探索适合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调整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实践训练、艺术设计训练、社会实践训练四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外活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对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基地进行建设。

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实践环节类型和实习基地建设情况,对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市内和市外)和校企产学研这三个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成立指导教师工作室,并建立管理制度和提出考核目标。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各类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彼此之间的协作与发展,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以此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构建与实施

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专业特点和现有教学条件,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合理设置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例如“创新学”、“创新案例”、“创业经济学”等。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方面,将课外科技小组活动、创新创业名家讲座、专业创新设计比赛、创新创业文化素质教育、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有机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创新与创业模拟训练时,采用“团队式”方法,学生进行分组后共同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这些创新训练计划与创业模拟训练实行课程化管理,采用学分方式进行评定。开展创新项目训练和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为学生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提高个人素质,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同时教师自身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指导学生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对书本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上一篇:语块教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理性融合 下一篇:大学生参与科研 提高综合素质狄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