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17 12:07:59

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VB程序设计是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如何找到一条比较新颖、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阐述了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5-0026-02

VB程序设计是各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应用广泛,现已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开发语言之一。经调查发现,有相当的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仅是掌握了基本语法知识、基本控件的使用,所学知识不够系统、全面,特别是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给定的问题不会设计算法。为此笔者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立项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标

VB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语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编写程序代码来实现算法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相当多的教师并不是很清楚高校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基本就是书上写什么就教什么,照本宣科。师生之间呈线性单向关系,“学”围绕着“教”转,忽视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是“你要怎么学”,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从“你要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可以通过简单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了解VB语言的特点和编程解题过程,向学生传递“编程不难、编程有趣、编程有用”的信息,从而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VB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先讲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等比较抽象的基本概念,然后讲程序的建立和运行。这对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编程,特别是面向对象的编程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可适当打破以VB教材上的知识结构体系为顺序的教学模式,采用由易到难、从简单易懂的实例任务着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但到自己实际做的时候就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应把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每堂课都设计若干具体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进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对布置的实例任务进行扩展,改变或增加题设条件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循环结构控制语句For……Next时,布置了一个实例任务是求1至100的所有整数和的程序。程序代码是:Dim Sum as Integer;Dim K as Integer;Sum=0;For K=1 to 100 Step 1;Sum=Sum+K;Next K;Print“Sum=”;在此基础上对题设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重新完成。(1)求1至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2)求1至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3)在程序运行时任意输入一个正整数N,求1至N之间的所有整数的和。这三道题和原题相比改动不是很大,只需改动一下循环控制变量K的初值或步长(Step)即可。第一小题只需把K的初值设为1,步长改为2;第二小题只需把K的初值改为2,步长也改为2;第三小题稍微增加了难度,循环控制变量K的终值由变量N来表示,所以在程序中不仅要有定义整型变量N的语句,还要调用InputBox函数,以便在程序运行时输入具体的N的值。

通过对类似实例任务的多角度编程,可以加深学生对VB语法和语句的深刻理解,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算法设计是VB教学改革的关键

VB程序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B程序=算法+数据结构+界面设计+代码实现。由此可见算法的重要性,它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和关键。一个问题能不能被计算机解决关键看能否设计出合适可行的算法,有了算法,VB程序就只是实现这种算法的一种工具而已。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算法是VB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首先,教师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是什么,都有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出发,从一些经典案例入手进行算法设计教学。例如,求输入三个整数的最大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用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是:(1)输入A,B,C;(2)若A>B,则Max=A,否则Max=B;(3)若C>Max,则Max=C;(4)输出Max,Max即为最大的数。刚开始进行算法教学时可适当多讲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和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算法,如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前一百个自然数的和,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等。通过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算法,算法有什么特性,算法怎样表示。在算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自己独立设计算法,往往是教一个会一个。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独立设计算法上,放在教会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上。否则,教再多的算法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三段”教学法

VB程序是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具有可视化和事件驱动的编程特点。遵循可视化编程的一般步骤和规律,可进行分段教学。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1)“对象“的创建和添加。比如,添加窗体、文本框、命令按钮和标签等。通过具体控件对象的创建和添加,让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控件对象,常用的控件对象有哪些,都有什么用处。(2)“对象”属性设置。如设置对象的名称、颜色、大小和是否可见等,让学生了解每种控件对象都有什么属性,可以怎么设置这些对象的属性。(3)代码编写。这是VB可视化编程最难、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可通过“登录小程序”、“简易计算器”等制作,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和编程有关的一些抽象概念,比如,什么是事件、方法、事件驱动和事件过程等。

上一篇: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