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6-04 08:13:54

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如果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自己的成长,还会影响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通过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为高校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问题;健康成长;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8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面临众多压力,无论学习中、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出现冷漠、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引发恶性伤害事件等。在人生的发展历程中,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趋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决定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说,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1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1 不适应大学生活,生活压力大

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发生转变,使得大学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生活和学习应该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在大学阶段,更加侧重自主学习,老师不会像高中阶段的老师那样照本宣科地教学。尤其是进入大学后,往往会遇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瞬间消失,由于不会释放内心的压力,导致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强迫、焦虑,甚至精神分裂等心理问题,例如心灰意冷、学习动力不足、考试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据权威机构调查现实,目前,我在校生中,贫困生约占20%,其困生约占5%-7%,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有超过70%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直接困扰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而这些贫困生又不知道如何化解心理压力。

1.2 不适应大学环境

在人生当中,大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首要问题。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在新的环境中,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一些新生由于想念父母,出现无法适应大学集体生活的现象。与高中阶段的环境相比,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饮食等,大学生活都会有所不同,进而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

1.3 情绪波动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来说,把大学生活想的过于完美,可是一旦进入大学,觉得大学生活不过如此,和高中生活一样,也是教室、宿舍、食堂,每天都是三点一线。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由于开始的狂热转变为冷漠,甚至出现消沉、失望、自卑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学习、生活等。通常情况下,导致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这是造成大学生情绪波动的客观因素;(2)生理因素,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生理机能非常活跃,各种激素分泌旺盛,进而导致情绪容易发生波动;(3)性格等主观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胸襟狭小的人遇到刺激、委屈等比较容易发生情绪冲动。

2 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2.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高校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校通过设置心理学课程,同时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综合分析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活,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安排专业的专职、兼职人员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全面指导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高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通过组织团体心理训练、校园心理比赛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高校来说,借助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维护心理平衡,进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发展,一方面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家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都会受到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的直接影响。例如,高校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发展等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一些学生的背包被塞满各种吃的、用的,甚至活动中还有家长前去看望。为了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要积极创造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

2.3 开设心理辅导

对于高校来说,为了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认真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同时要对心理咨询的内容进行科学规划,选择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方式,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接待学生,为其解决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另外,高校在开设心理辅导时,要有针对性地与来访学生进行沟通,如果来访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注意做好周围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营造一个备受关心、支持的环境氛围,为解决心理问题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2.4 对心理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作为年龄上的成人,需要按照成人的心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适。

首先,学习心理学知识。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可以通过讲座、读书等方式学习心理学知识,进一步正确熟悉、了解人的心理世界、精神世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知。

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例如学习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出现心理问题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心理还未成熟,这时需要树立健康观念,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问题时,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咨询,借助外界的力量,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另外,大学生要对自我有个正确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是因为,大学生如果自我评价过高,容易产生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的情绪,这种自满心理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如果大学生对自我评价过低,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埋没自己的才华。所以,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2.5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在当代,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帮助大学生培养心理素质需要借助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校风是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良好的校风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需要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学术活动,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帮助大学生对自我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不断发展自身的个性,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都会出现碰撞,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的纷繁复杂。当代的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人才,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对此,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调控能力、意志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方面)对大学生加强教育。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大学生来说,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时,要正确地对待,坚信借助心理咨询或治疗,可以得到有效地改善。

⒖嘉南

[1]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04).

[2]张大卫.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01).

[3]陈小爱,陈勃.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问题易发事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01).

上一篇:论法律诊所教育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下一篇: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