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囧”到“炯”:追寻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时间:2022-06-04 08:06:40

从“囧”到“炯”:追寻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囧事;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家长QQ群,我的备注是“高心老师”(高中心理教师的简称),很多家长都称我为“心老师”。不知在这个心理教师挺“囧”的年代,“高数教师”“高英教师”是不是也会有被人称为“数老师”和“英老师”这样的囧事发生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囧”和“炯”。

2012年,我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成为了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但它其实是被安排在教务处名下的一个闲职。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无事可干,切实感受到了心理教师的“囧”。

一、“囧事”让我体验到身为心理教师的尴尬

“囧事”一: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和朋友或者同事一起出去的时候,别人会这样介绍你:“她是我们学校的心理教师。”这个时候,那些人就会说:“我有很大的心理问题,有空找你咨询!”感觉周围气氛都会有点变化,还总会有人让我猜他心里在想什么。狂郁闷!更有甚者,有学生在校园里议论什么“心理教师教心理课多了就变态了”……

“囧事”二:我向校长提出了第一个要求,就是上心理活动课,就是趁着别的同事请假或者课程有空当的时候,我给学生上一盘“心理小菜”,让吃惯了“大餐”的学生知道心理课实用又好玩。折腾了一段时间,收效甚微,一个月也就几次机会,真是“囧得花儿都谢了”。

“囧事”三:学校每年都会请名师到校做大型考前辅导讲座。2011年请的名师强调情绪宣泄,学生们争先恐后把各种书籍从楼上摔下来,整个教学楼门前一片书海。2012年请的名师强调个案,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吓得学生们走了一半,保安手忙脚乱。2013年请的名师认为考前心理辅导完全没有必要,让我这个小小的心理教师情何以堪?

走到今天,一路磕磕绊绊,撞过壁也流过泪,很多时候想过放弃。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知道学校已尽其所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我别无选择,只能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就这样在路上一直走着,从未停下。现在我的工作正逐渐步入正轨,我也体验了一把“炯”。

二、“炯事”让我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心

“炯事”一:公开课。我向校长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就是上一堂公开课。贴了通知请学生们观摩,请了领导听课,除去首次上心理公开课有些紧张之外,效果很好,这次课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心理课确实不一样。

“炯事”二:讲座。我向校长提出的第三个要求是开办讲座。也许怕我没有经验,学校决定让我先拿高二练练手,先在一个班讲并且安排在晚上。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我告诉自己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讲座的成败决定着我的心理教师之路能不能顺利走下去。讲座结束之后,领导一致认可,这就像打开了一道天窗,使我的名气迅速扩大。最后领导决定,要我为全校六十多个班做心理讲座,并且安排在学校的大讲堂。从最初的一个班到四个班一起听讲座;从最初的学校要求班主任必须随堂听到后来班主任主动全程参与……大约在我讲了十个班以后,开始不断有班主任给我打电话问他们班安排在什么时候。

“炯事”三:校刊。我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向校长要求办心理小报,结果悲剧了——校长不同意。我还是不死心,考虑再三,决定向校刊要版面,分管领导答应了,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很快我们又有了第二次合作,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三八妇女节给全体女教师做个心理减压讲座。这个讲座的成功,使我的自信心向前跨了一大步。

“炯事”四:展板。受“心理教师之家”的启发,高考进入倒计时90天时,我打算集中全校师生的力量办一个主题为“高三,加油”的展板。校长非常支持,心理社的学生全体出动,在展板上写了满满的祝福,放在学校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引得许多学业生驻足。看到效果显著,校长又分给我十个橱窗宣传栏,我在上面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心灵密码”,一时间真有“春色满园”的感觉。

“炯事”五:专访。由于我频繁出入校长办公室,偶然认识了《庐江日报》的领导和记者。他们在称赞我的工作的同时,要求对我做一个个人专访。很快他们又向我抛出橄榄枝,要我写篇高考特邀稿——“沟通:家长‘备考’利剑”。不久前我又迎来了首次个人电视台专访。

三、转变观念,寻找专业化发展之路

短短四年,我经历了从“囧”到“炯”的巨变。而在心理教师这条道路上,经历了巨变的又何止我一人。那么,我们这些新手心理教师到底要作好哪些准备,以加快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进程呢?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而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对于我们而言,专业化发展也一样。首先,学习当然离不开经验,但知识绝不是直接从经验跑到我们的头脑中来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绝不是一种机械的“镜像”。简单地说就是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其次,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知识既不会自动地从经验中生成,也不会自发地在信息加工系统中传递,而是需要借助主体在活动中的参与和协调,认知结构才能建构起来。再次,学习是一个过程,它既包括了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有关某一具体知识的信息在认知加工系统中流动的过程,同时也涵盖了主体的认知结构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建构过程。后者是认知发展心理学所关心的问题,它在根本上解释了知识生成与发展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与认知发展是统一的。

如何重构自己的专业性发展,是心理教师最关心的话题,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教师自己的观念要发生转变。要实现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构建起一个外源发展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从“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具体来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1.时间与积累:我曾听过一句话,说在一个领域坚持学习五年就可以小有成绩,我很赞同这句话。这五年是你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五年,要知道没有一个丑小鸭生下来自己就会变成白天鹅,我们只能在时间的雕刻中不断成长成熟。

2.坚持与信念: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默默无闻的五年,没有鲜花与掌声,陪伴我们更多的可能是咨询室。咨询室不仅是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其实也默默地守护了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遇到委屈或者误解的时候,当我们流下伤心的眼泪的时候,扪心自问,我能不能经历风雨,毅然在原地屹立不动?

3.学习和成长: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只配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很多学校甚至是主课教师兼任心理健康教师。在这种大环境下,一是我们个人能力确实有限,遇到问题需要寻求组织和同行的帮助;二是我们的专业能力也确实有限,所以我们要多渠道地吸取养分和能量,给自己的成长添加催化剂。

4.主动出击:我经常听说心理教师被别的科目教师“要课”的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主动出击呢?我们也可以要课,不要怕被拒绝,多想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请相信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5.积极心态:阳光永远产生正能量,试想如果连学校的心理教师都是消极心态,那整个学校的心理运作会阳光吗?所以我们应积极树立正能量的榜样,并用这种正能量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之,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贵在学习,重在反思。自学的方式很灵活,内容也很丰富,而且具有针对性。我们要在自学中学会理性反思,对学科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和研究的主人,提高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也许我们有时候要背上超出自己预想的包袱,但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第二中学,合肥,235000)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怕玻璃碴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