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玻璃碴的男生

时间:2022-07-12 04:30:37

〔关键词〕高中生;恐惧症;

16岁的小东,1.7米高的个子,两道浓眉,看上去很英俊。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位于全年级前两名,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学习,并且被安排到尖子班。可是升入高中后的半年多以来,他感到学习有点吃力,尽管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在后退,由原来入班时的第10名,一直退到现在的30名,即使偶尔进步一两个名次,幅度也不大,因此心里很着急。三个多月前的一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完饭,在刷碗时,突然发现碗边有些油污,仔细一看,上面还沾有一些小毛毛之类的东西,再看看别人的碗却很干净,心想:自己肯定吃了这些脏东西,想着想着,便觉得有点恶心。再后来,有一次宿舍的窗户玻璃碎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小东总觉得碎玻璃碴掉在自己的碗里了,吃饭前总是把自己的碗反复检查好几遍,盛到碗里也不敢随便吃,而是拿筷子仔细检查一番,看看里面是不是有碎玻璃碴、废塑料片之类的异物。一些同学发现这个情形觉得好笑,有时还故意当着他的面,把玻璃片摔碎。小东很生气,但这只能招致更多同学的恶作剧。后来慢慢地发展到怕圆珠笔笔芯里的油污,怕胶水,怕身边的物体上面有病菌;洗手时,要多次洗,洗后也不敢用毛巾擦,只能自然晾干,否则会再洗几遍;再后来以致于发展到总觉得自己的唾液也很脏,谁知越注意口腔,唾液越多,越多越吐,在人多处不好意思吐,就不断地忍着,以至于满嘴唾液憋得实在难受了,才趁人不注意吐掉,时间长了又怕别人误解,所以更不敢随便吐。就这样反复折腾,上课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成绩逐步下滑,内心十分痛苦,多次提出退学,但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带着小东来到了咨询室。

第一次咨询:了解情况,作出诊断

小东落座后,嘴唇用力闭着,当我问他话时,他也只是从牙缝里挤出一些字,每隔五六分钟便走到门外,把嘴里的唾液吐掉,然后才能答话。谈话中我发现小东几乎对身边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敢随便接触。为了验证家长所反映的情况,我往洗脸盆里倒了一些清水,然后让小东当场洗手。小东犹豫了一会儿,往盆子里仔细看了看,然后才伸进去洗了几下。拿出一条新毛巾让他擦手,他只是看了看,无论怎样解释毛巾很干净也不肯用。我拿毛巾擦了擦手让他看,他还是不敢用。让他尝试摸一下面前的桌子,他也不肯,只是说“不敢,怕上面有病菌”。家长和我都轮流摸了好几下,小东也只是看着而已。后来我又当着他的面,右手在地面上摸了两下让他看,他也只是苦笑着不答话。

经过观察,我初步判断他有恐惧症倾向。SCL-90的测试结果显示小东的恐惧一项分值最高,其次是焦虑、抑郁倾向。不过小东告诉我,目前他的睡眠情况和饮食情况还基本正常,只是内心很痛苦。

我问:“你在小学、初中阶段,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他走到门外,吐掉储存在嘴里的唾液,说:“没有。”

“那你仔细想想,是什么时候才发觉自己有这些明显恐惧的感觉。”

小东仔细想了想,然后回答道:“大概是在三四个月前才慢慢出现的。”

“嗯。再仔细想想,当时出现了哪些让你不高兴的事情。”

小东又到外面吐了唾液,回来说:“记得那次成绩下来了,发现自己又退步好几个名次,心里隐隐作痛,当时眼泪就想流下来。回到班里,上课时,老师又在班里强调了我们几个成绩退步的同学。我们学校有规定,如果考试成绩连续下滑到一定程度,就要退出尖子班,由普通班学习好的学生补充进来,尖子班里的后几名就要退到普通班里去。我觉得周围人都在盯着我,私下里嘲笑。晚自习下课我第一个回宿舍,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默默流泪。当时我就有不想上学的念头,但自己又不甘心就这样败下来。”

“嗯。目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都挺大的。学习成绩几乎决定着一切。看着自己成绩不断下滑,放在谁身上都会难受的。”我顿了顿,接着说,“不过你想想看,是不是所有成绩退步的学生,都会出现像你身上出现的这些情况?”

“不是。”

“既然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你这样的心理问题。你说说,这里边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小东看着我,有些迷惘。

根据以往的咨询经验,我知道许多有类似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大都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评价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要么依据以前的学习成绩,要么依据身边重要他人的看法评价自己,长此以往,这种认知模式便深深地刻印在大脑里,形成了一个不太切合实际而又不易更改的结论,并以此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由于这种自我认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所以很容易导致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当个人认知与现实环境发生矛盾时,极容易出现一些焦虑或者抑郁倾向,加上未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便成为心理疾病的易感群体。为此,我给他讲了一些心理学基本知识,如“知、情、意”三者的关系。特别是认知对于个人情绪的作用。

这时候,他若有所悟地说道:“老师,照你这么讲,我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了“周哈里窗”模式,“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周哈里窗”把自我认知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第一个是自己和别人都能看到的部分;第二个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部分;第三个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第四个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是有待挖掘和发现的领域。

小东对这个观点很感兴趣,我就把有关“周哈里窗”的资料交给他,让他回去后仔细看看,并写出感悟,下周来时一并带上。并告诉他:“其实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正确认识自己,能接近百分之七八十正确就已经不错了。古人之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四十不惑’,就是这个原因。”

咨询结束前,我给他留了一个家庭作业:根据自己的印象,对自己作一个评价。从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控、思想品德、动手能力等方面写出10个“我是一个 的人”,每一个结论后面,要附上能证明这个结论的的证据。完成后,让父母或者要好的同学看看,再听听他们的看法。

第二次咨询:改造个性,正确认识自己

小东如约来到咨询室,他脸色凝重,嘴巴仍紧闭着,把写有“自我评价及一些感悟”的资料交给我后,便坐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

小东的自我评价:1.我是一个很痛苦的人;2.我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3.我是一个很渴望成功的人;4.我是一个让父母失望的人;5.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6.我是一个希望有人理解我的人;7.我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8.我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人。每一条下面还附有一些证据。

从这些评价上看,小东目前自我评价较低,情绪低落,内心很矛盾。

我仔细看了看,问他:“父母对你的自我评价有什么看法?”

“他们不大赞成我的观点。我爸爸在广州办了一个公司,对目前的应试教育压根就不赞成,说学习无非就是写题答题,培养出来的也大都是书呆子,到了社会上根本就用不上。他的态度是大学能上就上,不能上也就算了。”

“嗯。你妈呢?”

“她说只要身体健康就行,别的方面只要尽力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只有你太看重学习了,以至于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学习上,而且对自己要求很高,不允许学习退步的现象发生,总想事事如愿,有点追求完美的倾向。虽然每个人都希望事事完美,但只有少数人才会刻意追求完美,难免会有点“过”,这些人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咱们是不是可以再加三个评价?”

小东看了看我,没说什么。

我又写出了三条:“我是一个把学习当作惟一出路的人;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小东看了这三条评价,点了点头。

“那朋友们的看法呢?”

小东摇了摇头,说自己不想跟任何人说,再说自己目前没有什么能说真心话的朋友。

其实,心理问题除了与个人认知有关以外,还与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人,遇到挫折时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宣泄,淤积在心里,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于是,我便让小东做了一个EPQ人格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的类型为内向稳定型。

于是我又给他附加了两条评价:“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我是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

接着,我抓住“追求完美”和“性格内向”这两个特点,来分析小东之所以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最后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由于现实中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人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会超过自身能力,遇到挫折后又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心理疾病。不过小东的问题持续时间短,没有过多地影响到饮食和睡眠,只要及时调整,心理困惑很快就会消除的。

最后,我给小东留了两个作业:1.重新评价自己;2.结交朋友。我把鲁龙光老师研究推广的心理疏导疗法中《改造个性,去掉“过”字》一节的复印材料交给他,并嘱咐他:“仔细看看,仔细想想,有感悟就把它记下来,下次带上。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悟性好,上进心强,相信通过努力,你的心理问题慢慢会消除的。”

第三次咨询:去掉“过”字,勇于实践

当小东再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已经是一星期后的一天下午。我仔细看了看,发现他的面部表情有些舒展,偶尔还能发现一丝笑意。

坐定后他便把自己写的感悟和家庭作业递给我。我仔细翻阅了一遍,觉得小东认识到了自己确实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自我认知方面,也能够从多侧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进取心强,学习努力,态度端正,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缺点是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人际交往欠缺,没有知心朋友。

我肯定了他的进步,接着趁热打铁,针对小东的实际问题——不敢吞咽唾液和怕接触玻璃碴的恐惧心理展开咨询。

“你为什么不敢吞咽唾液?不敢看见玻璃碴?”

“唾液太脏;玻璃碴一不留神会吃到嘴里,影响消化……”

我通过网络查找一些关于唾液的知识给他看,让他明白唾液对于消化的有益作用。从知识方面纠正他的认知偏差,其实质也是追求完美的心理在作怪。

针对小东的焦虑恐惧心理,我决定采用放松疗法,使他逐步脱敏。首先我给他讲述了放松训练对消除恐惧心理的作用,等他明白后,便让他找个舒服的姿势躺下,一边听音乐一边按照指示语进行放松训练。

我说:“现在来做个吞咽唾液训练,好吧?”

小东半信半疑地看了看我,这时他的嘴里已经蓄积了一些唾液。我看他面部表情有些难受,但还是同意按照我的要求做。我引导他做深呼吸,放松身体。

我静静地等着,过了大约10分钟,小东终于吞咽下了嘴里的唾液,之后出现如释重负的表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我肯定了他的进步。接着,拿出两个玻璃杯,分别盛上两杯水。我自己先喝了几口,说:“你也喝一口吧……克服困难要靠勇气。”

又过了五六分钟,小东终于慢慢端起杯子,小心翼翼地放到嘴边,迟疑了一下,微微地呷了一小口,我紧绷着的神经也放松了,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看着小东今天的表现,我非常高兴,小东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此次咨询就要结束了,我让小东作了一下总结,谈谈今天的收获。按照惯例,我把准备好的阅读资料(鲁龙光老师研究推广的心理疏导疗法中《抓住主线,克服怕字》《克服怕字,贵在实践》《与怕字拼搏,绝不逃避》等章节)交给他,然后布置了作业:1.坚持写感悟。2.遇到困难不要退却,要勇于实践;把学到的经验扩展开来,慢慢练习,尝试洗手后用毛巾擦手。3.尝试结交一两个知心朋友。

第四次咨询:提高心理素质,巩固成果

一个天气凉爽的下午,小东再次来到了心理咨询室,他欣喜地告诉我,他看了资料启发很大,特别是鲁龙光教授对“怕”字的分析,很符合他的心理。这期间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他调换了座位,和现在同桌说话很投机,遇到问题有人帮助解决,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自己一个人憋着;也不再为是否吞咽唾液而烦恼了,但吃饭前仍要检查碗里有没有碎玻璃碴之类的东西,只是比以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少了;唯独洗手后仍不敢用手巾擦。

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同时告诉他,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坚持一些时日,只要敢于面对,积极实践,心理问题一定能够慢慢消除的。

顿了一会儿,小东欲言又止,看他面有难色,我对他说:“你放心,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一定会为你的个人隐私保密的。”过了一会儿,小东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藏在心里的另一个秘密:他有的癖好,并且因此记忆力明显下降了,注意力也没有以前集中了,想想自己学习压力很大,担心这个坏习惯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发育,可是想改又改不掉。谈话中他还告诉我:同宿舍里有几个男生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些黄,每当晚自习下课回到宿舍里,几个人就挤在一起看,躺在被窝里眼前闪现的全是一些清晰诱人的镜头,兴奋得睡不着,就只好借助来发泄,之后又很恨自己。

是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满足的行为,通过可以释放积聚的性冲动的能量,以缓解性冲动。日本一位学者的调查表明,男青少年的初始年龄集中于14~17岁,到20岁时几乎100%的男性都有过,女性略少些。一份潍坊市中医院泌尿外科的调查资料统计,15岁的男孩80%有史。临床上因致病的人极少,这说明本身并无多大害处,偶尔为之,不必担心。但过分的话,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致使头脑昏沉,身体疲乏,可能引起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其实,的危害并不在本身,而是在于它引起的心理负担。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直认为是罪恶之源。小至身体不好,大至流氓犯罪,似乎都与有关。从而使得的人容易产生羞愧感、内疚感,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我把这些知识介绍给他,告诉他不必为此过分担忧,但也要尽量远离这些不良信息的侵扰。

小东点了点头,我把鲁龙光老师编写的《改造个性,解放自己》和《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等资料交给了他,让他继续阅读,坚持写感悟。

咨询快结束时,我们协商,至此咨询可以暂告一个段落,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及时联系我。最后按照咨询程序,给他布置了家庭作业:1.坚持写感悟;2.积极实践,坚持不懈。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您好,我是去您那里咨询的高中生小东的母亲,在您的亲切引导下,加上孩子的努力,小东现在完全康复了,和正常人一样,性格开朗。尽管学习还不如以前,但他能够积极面对。谢谢您。

咨询后记

这次咨询中我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疗法、放松疗法。此个案有两点应该引起重视:一是要正确处理中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二是心理教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

(作者单位:河南省鲁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平顶山,467300)

上一篇:从“囧”到“炯”:追寻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下一篇:教师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