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问题

时间:2022-06-04 07:52:32

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问题

摘要:文章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运输产业的论述,明确提出运输劳动过程是两要素的劳动过程,它不存在“劳动对象”,并比较了运输劳动过程和物品劳动过程的异同,同时还论述了“运动形式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关键词:运输产业;劳动对象;运动形式使用价值;服务产业

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不能够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说明劳动过程和劳动过程的产品呢?总之,这是一个关系到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问题,但同时也与其他服务产业相关,有必要予以深入探讨。

一、学术界关于运输产业劳动对象的基本观点

在物品使用价值的生产中,劳动对象是人的劳动作用的客体,它是一个受作用体和被改变、被加工的对象,它包括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被以前的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但是,对于运输产业劳动过程的劳动对象问题,学术界的观点却极为不同,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一是认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是旅客(即消费者);二是认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是所运输的货物;三是认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是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或非物品使用价值;四是认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是运输劳动过程。学术界之所以对运输劳动过程的劳动对象问题产生这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主要有两个根源:一是运输劳动过程与消费过程(包括生产消费过程和个人消费过程)这两种行为是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这就造成许多假象;二是受物品劳动过程三要素论的束缚,认为运动形式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也必然有三个要素,因而千方百计地为这一劳动过程找寻根本就不存在的“劳动对象”,从而得出了许多悖理。实际上,运输产业和其他服务产业的劳动过程只有两个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和劳动资料,根本不存在劳动对象。

二、两要素的运输劳动过程

除了“物品形式的使用价值”以外,马克思还认为一些生产部门提供“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这种“运动”并不物化在劳动对象中;三是不存在劳动对象被加工、被改变从而劳动对象发生形式改变的问题,因而也就不形成物质产品;四是劳动过程没有消失在新的物质产品中,劳动过程即是使用价值。

运输产业劳动过程的目的是提供“场所的变动”,这种“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即运输劳动过程本身,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如果运输劳动过程除了运输工人的运输劳动和劳动资料(包括运输工具和道路、运河、海洋通道、空中通道、管道等等)之外还存在一个所谓的“劳动对象”,那么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劳动对象”“吸收”运输工人的劳动,“劳动对象”被改变了、被加工了,从而劳动过程以静的形式、以存在的形式提供某种物品使用价值,这就得出了与“场所的变动”这一“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截然相反的结论,然而消费者所要购买的显然不是这种“改变了的劳动对象”、物品形式的使用价值。因此,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换句话说,运输劳动过程是不可能存在“劳动对象”的,它不需要一个客体来“吸收”运动,否则的话,它就不可能提供“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而只能提供“物品形式的使用价值”。这就是关键所在。这两类劳动过程的其他差异都是由这一点引起的。推而广之,一切服务产业,也就是所谓的“第三产业”,包括通信、邮递、信息、科技、教育、培训、文化、咨询、旅游、宾馆、娱乐、美容、美发、保健、医疗、事务所、家政等等产业在内,它们的劳动过程也和运输劳动过程完全一样,具有以上所说的所有特性。因为它们的目的也都是提供“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

三、运动形式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运输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两个简单要素来说,是人的劳动借助劳动资料转化而形成的场所变动。它本身就是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正如上面所说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机械运动,它的特殊性在于:一是不独立存在即不是一种客观形式;二是生产出来即被消费,具有一维性;三是非贮存性;四是非转移性。

运输劳动过程的另一面同其他任何物品劳动过程一样是价值增值过程,伴随着运输工人的具体劳动转化为运动,具体劳动也把劳动资料的价值转移到“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上,同时,抽象劳动每时每刻、时时刻刻都在形成追加的价值、形成新价值,从而,新价值和旧价值一起存在于“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之中,这和物品生产过程没什么两样。但是,由于运动形式使用价值的特殊性使得“寓存于”其中价值的存在具有特殊性,它或因生产消费而被立刻转移到被运输物品上,或因个人消费而消失。而在物品生产过程的场合,价值则一直存在于使用价值中而不是或被转移或消失。总之,运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生产过程:运动形成,同时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转移(价值以运动作为承担者),接着,运动立刻或被转移或消失,价值立刻或被转移或消失;时时刻刻都是如此,直到运动停止,这一刻的价值或被转移或消失。结果是运动结束,以前的所有运动和所有价值都或被转移或消失殆尽。

对于以上所论,尽管我们可以在抽象思维中把握这一切,但是由于运动形式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我们却无法通过感官感知这一切,这就致使一些论者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比如否认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把旅客、货物、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运输过程等等作为运输劳动过程的劳动对象,否认运动形式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把运输产业作为“非生产部门”等等,很显然,这些观点是不对的。其他的一切“服务产业”提供的都是“运动形式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们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上述特性。

明确提出运输产业和其他服务产业的劳动过程是两要素的劳动过程以及这些产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存在的特殊性,把它们与物质产品产业区分开来,这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毕竟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产业部门,它们生产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尤其是在运输产业和其他服务产业大力发展的今天,明确这些显得更为必要。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京津冀经济发展时空演变及天津市区域地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