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10-05 02:02:42

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为了解山西省农民各部分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文章利用1980-2008年的有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山西省农民各部分收入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城镇化;协整检验

一、前言

山西省是一个欠发达中部农业省份,无论是农民收入水平,还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都相对较低,山西省同时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因此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成为事关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现时期,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农业技术发展的限制,通过土地节约和劳动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对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推进农村城镇化成为实现农业增长的必经之路。在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否是长期稳定的,以及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各部分的增长有多大影响,进行这样的探究是极具价值的。本文试图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协整检验来研究山西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各部分收入之间的长期影响关系,考察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对农民生产性收入和非生产性收入增长的长期影响过程,以期为山西省农民增加收入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同类研究提高参考。

二、变量和数据选择

本文城镇化发展指标用城镇化水平表示,采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用CZH表示。农民收入选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按收入性质分为的生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与农民工资收入之和)、非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之和)这三个指标衡量,分别用NM、SC和FSC来表示。

本文采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1985-2009年《山西统计年鉴》、《辉煌山西60年》的相关数据,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具体选用1980-2008年的数据。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农民收入和城镇化指标均取自然对数,分别用LnNM、LnSC、LnFSC、LnCZH表示,取自然对数后不改变数据的协整关系。

三、实证模型

(一)单位根检验

为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消除异方差后的LnNM、LnSC、LnFSC、LnCZH时间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检验结果可知,农民人均纯收入、生产性收入、非生产性收入以及城镇化水平的对数的一阶差分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下,ADF检验均显示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生产性收入、非生产性收入这四个变量的自然对数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根据协整理论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协整分析,现用E-G两步法对变量之间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第一步,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第二步,对变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若残差是平稳的,则回归方程的变量之间就存在协整关系,反之则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已经对变量做了平稳性检验,现在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估计LnNM对LnCZH,LnSC对LnCZH,LnFSC对LnCZH的回归方程,它们的回归模型为:

LnNM=α1+β1LnCZH+εt1

LnSC=α2+β2LnCZH+εt2

LnFSC=α3+β3LnCZH+εt3

根据1980-2008年的数据,应用Eviews软件进行OLS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方程{1}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方程{2}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说明生产性收入和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方程{3}的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说明非生产性收入和城镇化之间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从协整方程式{1}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将会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约5.4%;从协整方程式{2}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将会促进农民生产性收入增长约5.5%。同时,协整检验结果也表明了农民非生产性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发展之间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

四、结论

根据本文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山西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和生产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山西省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全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约5.4%,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将增长约5.5%。因此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山西省农民生产性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收入之和)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加了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第二,山西省农民的非生产性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说明城镇化发展对农民非生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之和)的促进作用波动较大,它们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期关系。

参考文献:

1、宋元梁,肖卫东.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2、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3、范爱军,王丽丽.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3).

4、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

5、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上一篇:土地市场结构与房地产价格 下一篇:论运输产业的劳动对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