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42例分析

时间:2022-06-04 06:53:48

手术治疗顽固性便秘42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顽固性便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针对直肠前膨出的大小,选择以经阴道修补术为主结合内括约肌全束切断术,辅以直肠黏膜下注射的综合性术式治疗42便顽固性便秘者。结果:治愈26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5例;尚可2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5.%。结论:对已明确诊断为直肠前膨出的顽固性便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取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直肠前突症;经阴道修补术;顽固性便秘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27-02

对110例排粪造影病例中明确诊断的42例直肠前膨出类型的顽固性便秘进行了手术治疗,选择以经阴道修补术为主的综合性术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其中未婚1例,已婚41例。年龄:21~62岁,平均41.5岁,高发年龄为30~50岁,36例,占85.7%。病程:最短6个月,4例;最长40年,共10例;其余为10~30年,共28例,平均19年。排便时间:最短30 min,14例;最长120 min,共5例;其余23例,平均排便时间为40 min。排便次数:每天4~6次10例;3~5 d一次28例;10~15 d一次4例;辅助排便:需用手从阴道按压其后壁帮助排便者15例,占35.7%;依靠泻药或灌肠排便的12例;需采用手助及药物排便者15例。全部病例均有排便困难,排便不尽及便后会阴不适感。

1.2 检查

肛诊:均有直肠下端向前的袋状凹陷,最浅的达2.0 cm,最深的达4.5 cm,平均深度为2.25 cm。排粪照影:均有直肠前膨出表现。按便秘诊治暂行诊治标准,中度31例,重度11例,直肠前膨出平均深度2.5~3.5 cm,全部42例病例中有4例合并直肠前壁黏膜脱垂,2例合并轻度直肠内脱垂。气囊排出试验:42例中有1例在5 min排出,其余均排出延迟,时间和例数分别为:大于5 min 19例;大于7 min 9例;大于10 min 5例;达到15 min 6例;超过15 min 3例,阳性率达97.9%。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为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在手术方法上我们采用以经阴道修补为主的综合性术式,即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的基础上吸收改良Sehapyak术的优点,结合内括约肌后位全束切断术[1],手术方法:患者采用骶麻,取截石位,臀部垫高,用宽胶布粘贴部,向两侧牵开,显露,常规消毒术野,用光源拉钩伸入阴道,向两侧拉开,显露术野,于后壁膨出明显处黏膜下扇形注入20万分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15~20 ml,参照排粪照影片,以前膨出明显处为中心,做一椭圆形切口,长约5~7 cm,宽约2.5~3.0 cm,深度达黏膜下,切除黏膜,游离切口两侧黏膜瓣1.0~2.0 cm,将其提起,用大号圆针肠线,从一侧黏膜瓣下进针,深达同侧黏膜下提肛肌边缘,此时术者左手食指伸入直肠腔内,将直肠前壁向切口方向顶起,以利于止血和防止缝针穿透直肠黏膜而入肠腔。针线在阴道直肠隔内穿过,直至另一侧相同位置出针,打结(切记不可穿透直肠黏膜)。可依前突的大小,间断缝合4~5针,针距约0.5 cm。缝毕后,前突消失,用右手食指能触及一条垂直而坚固的肌柱,修剪阴道黏膜,用“00”号肠线缝合,关闭切口。在肛缘肌间沟后位做一纵形切口,长约1.5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找到内括约肌,顺肌间沟向肛管深处分离,约3.0~4.0 cm,达齿线上0.5 cm,使其完全游离,将其全束切断,用中丝线横缝切口。如合并直肠黏膜轻度脱垂或轻度套叠的病例,则取1∶1的消痔灵注射液和0.75%利多卡因混合溶液,于脱垂明显处黏膜下扇形注入[2],每点0.5 ml,检查肛管内无出血,于肛缘切口置油纱压迫,术毕。

术后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天禁饮食,以后逐渐给予无渣全流、半流至普食。以卧位为主。每日切口换药1次。每日生理盐水冲洗阴道1次,共5 d,术后第7天拆除扩肛线。进普食后第1、2天可以

使用番泻药,多食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2 结果

疗效判定:①治愈:每日排便1~2次,5 min/次内排净;肛诊:直肠下端袋状凹陷消失;造影:直肠功能解剖恢复;随访3年无复发。26例,占61.9%。②明显好转:每2~3日排便1次,排便有规律;症状较前改善,无需用药,无腹胀;肛诊:直肠袋状凹陷消失;造影:直肠功能解剖恢复;随访3年内症状不加重。8例,占19.0%。③好转:2~3d排便1次,排便规律不十分明显,每日排便时间较前缩短,基本不用药,偶有腹胀;肛诊:直肠袋状凹陷消失;造影:直肠功能解剖恢复;随访3年内症状未加重。5例,占11.9%。④尚可:便意好转,腹胀减轻,仍需服药;肛诊:直肠袋状凹陷消失;造影:直肠功能解剖恢复;随访3年内未加重症状。2例,占4.8%。⑤无效:症状同术前;肛诊:直肠袋状凹陷消失;造影:直肠功能解剖恢复。1例,占2.4%。

3讨论

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对以直肠前膨出症为主要原因的顽固性便秘患者作出诊断并不困难。只要认真系统地进行有关便秘病史的详细询问和专科项目的检查,即能明确诊断,但最重要的是明确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方法的关键,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手术,选用何种手术方法最佳。导致顽固性便秘的出口性梗阻原因众多,但有主次之分,所以,在拟定消除主要病变方案的同时,一定要对并存的异常病变同时治疗,我们的治疗方法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即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的基础上,吸收Sehapayak术的优点,结合内括约肌全束切断术,辅以直肠黏膜下注射术,使直肠前膨出消失,直肠阴道隔厚度增加和韧性增强,消除内括约肌失驰缓状态,肛管张力下降,脱垂的肠黏膜得以固定,排便时的病理状态彻底消除,使其逐渐趋于正常,解除出口梗阻。此术式较单纯Sehapayak术有诸多优点:术野显露好,易于操作,污染轻,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置简单;不用扩肛,可避免括约肌损伤;能避免病人过度疲劳,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缝合与注射并用,肠道与阴道同时治疗,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这种综合手术方法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易受结婚与否和月经来潮的影响,未婚者必须改经肠道施行治疗。月经来潮时,机体盆底组织器官充血,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所以,我们采用避开经期治疗,倘若不能错开,则提前给予黄体酮肌注, 20 mg/d,以推迟月经来潮,直至治疗结束。

[参考文献]

[1]刘希家.肛肠病的外科治疗[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89.187.

[2]喻德洪.肛肠外科疾病问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50.

(收稿日期:2007-01-20)

上一篇: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多因素分析 下一篇: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