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专语文教学的延展与创新

时间:2022-06-04 04:55:07

新媒体环境下中专语文教学的延展与创新

摘要:当前,中专语文教学课堂面临一系列困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中专语文教学出现了延展与创新。新媒体介入中专语文教学既是读图时代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转变传统语文能力观的需要。新媒体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并颇具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媒体;中专语文教学;延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043―02

一、中专语文教学课堂面临的困境

中专学校直接为企业培养一线劳动者,在规定的年限内,主要完成的教育任务有:一是初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初步基础,充分做好就业准备;二是传授给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生价值观,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然而,在中专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中专语文课堂教学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新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就业层次低,学习无动力;学习主动性不强,缺少学习规划;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差;自控能力不强,怕吃苦,喜好网络游戏,贪玩享乐。中专生语文水平普遍不尽如人意。有研究者近期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专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上呈现出学习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自我期望值低、排斥复杂的知识理解、不能对各个基础知识点建立有效的联系的特征。[1]

二、新媒体介入中专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读图时代的基本技能需要

1983年,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视觉-空间智能体现了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该智能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基本智能,是艺术、科学、数学、文学不可或缺的智能。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一般结合了文字、图片、视频、色彩等多种元素,接收者的大脑经过综合分析后才能予以解读。因此,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语文课,也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演进。

2.转变传统语文能力观的需要

中国传统的语文能力要求主要是听、说、读、写,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而新媒体时代的“看”,已然发展成为一种“视觉语言”,教师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种独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在国外,早在1994年,新西兰政府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就以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视觉语言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和能力指标。因此,培养视觉语言能力,是读图时代提高中专生尽快融入社会能力的必要准备。

三、新媒体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四位一体交互式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注意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久,它会发生自然迁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容易走神。日本广岛大学的入户野宏副教授的研究组发现,在给约130位大学生看过可爱的小猫小狗的照片后,再让他们去做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的话,正确率得以提高。[2]现代教学媒体通过对“声音、图像、即时、分享”四位一体交互式学习方式的整合运用,其形象性和新颖性能够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新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媒体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及灵活多变等特点,中专生的心理特点整体尚处于感性大于理性的阶段,合理运用新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将新知识创设于新奇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教学,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寓学习于游戏情境中,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中接受知识并主动思考。

3.新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感性认知

新媒体的运用,如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特别是那些在正常情况下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如诗词的意境引导和表现等等,这些都可以运用新媒体加以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感知,并内化为理性的知识掌握。

4.新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语文课可以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新媒体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加快了理解知识的进程,提高了理解知识的水平。

四、新媒体在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发展运用

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德育引导

新媒体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因此,推进中专语文教学使用新媒体,一方面使教学手段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专校语文教师教育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可见,只有关注教师如何使用新媒体实施教学,并加以探讨,才能深刻理解新媒体背后的教育理念。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要求,中专学校的语文课堂应该摒弃传统语文教学仅注重文体知识学习的单一模式,而应采取课堂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乐于在新媒体营造的积极氛围中进行参与和思考,让他们自主地分析课程需要理解的中心思想,自由地发表他们对于课文的见解,让课堂保持平等开放的环境,真正让课堂活跃起来。

2.拓展教育形式,语言教育为本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已成为网络环境下新的语言传播载体,对中专学生语言学习和素养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成为中专学校语文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课题。新媒体的自身优势及浅阅读的影响是网络语言流行的动因。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洪镇涛均呼吁: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3]因此,我们要运用新媒体丰富的教学形式,激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审美感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互动式的语言环境,促进中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把握阅读心理,融入情感教育

新媒体时代,学生的阅读主要是通过电子书、博客、微博等载体,“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为青年人接受。相比于传统的纸质阅读,电子阅读更加具有优越性,其互动性、开放性、选择性也正是吸引青年学生的原因。因此,中专学校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学准备或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媒体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并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同时,可以抓住中专学生爱看有趣视频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趣的视频剪辑导入课程,并插入悬念,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从而使课堂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4.发展互动教学,激发自我效能

新媒体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贴合人性的需要,因为其无可比拟的互动性可以让互动式教学得以不断创新,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新媒体技术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足够的自信和兴趣参与课堂或者课后的学习,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心理上的潜意识中,他们或以为这是一种游戏,由此也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给予肯定,从而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可见,新媒体增加了师生课堂或者课外互动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地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成为促进中专学生成长成才的有益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吴信辉.技工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状况的调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10).

[2]周倩编译.日本研究称:看可爱的东西能够提高人的注意力[DB/OL].http:///gundong/detail,2012-09-27.

[3]徐林祥.语言・语文・语文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4]熊澄宇,金兼斌主编.新媒体研究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任桂平,倪文锦.国外语文能力的新视点[J].全球教育展望,2005(12).

上一篇:财经类高校法学专业税法教学问题探讨 下一篇:在我国实行教育券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