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时间:2022-06-04 02:59:16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驾齐驱快速发展的今天,美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增强美育意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作为美育的渗透者,应有高品位的审美修养

从本质上说,学校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审美修养的作用也不例外。学生具有“向师性”心理,不仅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连同教师的品德、情操、仪表、风度、兴趣爱好,都对学生产生潜在的魅力,令他们向往。优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审美素质,成为学生心目中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陶冶和熏染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1、教师的语言应准确流利,风趣幽默,体现英语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教师的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此外,我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教师流利的语言示范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会由最初的羡慕、赞叹到跃跃欲试。语言准确流利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楷模,同时能给学生增添一定能学好的信心。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教师的教态应自然朴实

要实现美育教学,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还应注重自身良好的教态。教态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得体美观,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德氛围。朴实的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小学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教师与快乐的小学生们在舞台上尽情地饰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英语教师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每当上课铃响,英语教师应该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ello,everyone! How are you?”,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堂充满阳光。

二、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幽默诙谐的内容;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纯朴自然的风俗民情,甚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建筑、美术、体育、电影等中也无不渗透着的美的艺术。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师应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英语中的自然美和真善美。

1、让学生在教材阅读中感悟美

英语阅读就是学生运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解读包含一定知识的阅读材料。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关键在于挖掘出材料的“美”的因素。即姚斯所说的“潜在的引导力量”,它可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要感受言语之美,就要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分析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上,逐步获得对阅读材料正确的欣赏方式和初步的鉴赏能力,才能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涵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文字阅读过程中、在对文本美的接受与感悟的双向流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认识、培养审美情趣。

2、让学生在英文歌曲中欣赏美

音乐是能带给人轻松的享受,能直触人的心灵,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从学生心理特征来讲,轻松愉悦的歌曲可以带给学生精神和情感享受,可以让他们放松,发自心底的喜悦。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语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事情。教师在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可以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

3、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美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用形象的动画、悦耳的印象,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器官感受英语世界以及周围世界的美好。

教育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应立足于英语学科,挖掘英语教材,讲究课堂艺术,重视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欣赏美,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一篇:幼儿也可以有发明创造 下一篇:谈小学数学中德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