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10 02:16:51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育又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以及将来的中学阶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学习文化知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应引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第二、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第三、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第四、要善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人们的思维有一种套用习惯的定式倾向,这种倾向愈强,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思路就越狭隘、呆板、就不能进行灵活的创造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当学生一时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响,老师就要看准时机,巧妙地加以引导,挑起争论,激起波澜,让他们从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开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乐趣无穷。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在将来学习过程中运用创新意识思维的能力,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共同课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用悬念、情趣激趣,通过自主探究阅读,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四方面入手,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展开论述。

总之,语文是一门容易调动学生兴趣的学科,我们只有放手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无拘无束地探索学习,才能适合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被动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文本阅读为自主的、多样的、立体化的探究学习。教师应当注意创设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精讲善问,启发学生思考,创新教学形式,结合文本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放飞想象,拓展思维,多角度地解读课文,并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理想。

上一篇:浅谈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广西桂林市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