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6-03 07:30:07

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效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高中计算机 应用

一、前言

快乐教学法是指教师以粘合、扩充、剪接、浓缩等手法对书本内容进行生活化,并以游戏、手势动作、趣味语言、示范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创建自由、舒适、轻松、愉快的意境和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上好学期的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老师。高中计算机教师采用快乐教学法时应注意在每学期第一堂课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计算机的第一堂课大多是对教材第一章的内容讲授,以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为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若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时便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开学的第一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2.改革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后,教师应趁热打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和学习新鲜感。教师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教学开始前为学生设置学生比较感兴趣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行研究并解决。这一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及相互的配合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仅发挥引导作用,以确保学生将任务带进课堂,并随时对完成任务充满激情。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应对计算机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利用计算机功能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网络生活》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以“网上购物”为例进行讲解,并为学生布置通过网络购买教科书的任务,既有较强的时代性,又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因而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兴趣教学法。学生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学习中充分运用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主动进行学习。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学习软件或生死时速和打地鼠等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3.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开始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应对计算机技术的层次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差异,缺乏针对性的教学,会造成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既关注到学生的普遍性又照顾到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给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或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通过这样多层次、重反馈的教学策略,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4.亦师亦友,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为学生塑造出亦师亦友的良好形象。学生如果喜欢一个教师,便会对这个教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而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年龄更加符合这一现象。同时,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时观察出学生的听课状态,并对授课策略及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另外,教师也应时刻对学生在作业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及时的了解和解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平易近人的感觉,有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结束语

当前,高中的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快乐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每学期第一堂课的关注,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兴趣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注意因材施教,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快乐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16(23):139.

[2]银成云.试论如何提高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13):134.

上一篇:分析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下一篇: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