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刍议

时间:2022-06-03 02:00:47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刍议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学生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几个可行性方法激发学生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主体作用;创新能力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 in Computer Teaching

Chen Pan

(Badong Yanduhe,Yanduhe Junior High School,Enshi444304,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from the auth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describe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s principal position,and feasible way to stimulate students through several initiative,give full play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Keywords:Computer teaching;The main role;Innovation

长期以来,我国考试文化背景下的计算机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实践能力的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工作者的教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帮助学生正确建构自己的计算机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问题意识,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学工作者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学工作者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计算机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操作性、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式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式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计算机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开放式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操作对于计算机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再高明的理论没有实际操作,也是纸上谈兵。计算机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学工作者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学工作者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计算机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认知,掌握技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教学工作者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

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计算机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勇.计算机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发展,2009,2

[2]徐珊珊.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硅谷,2009,18

[3]曹琳.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信息技术教育,2008,2

上一篇:DS/FH通信系统Simulink仿真分析 下一篇:基于网站平台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