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筹建经验与体会

时间:2022-06-03 01:45:06

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筹建经验与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建过程中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方法介绍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中的经验。结果新建消毒供应中心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满足了我院工作需要。结论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应严格遵照“规范”与“标准”并结合本院实际。达到科学化、专业化建设,是控制医院感染,促进医院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筹建;经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76-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的发展,各级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使得一直位于幕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用凸显。国家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等强制性行业标准更是进一步规范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工作。于是各医院纷纷重建、扩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毒供应室。我院也于2011年末原址重建成规范化、标准化消毒供应中心,投入使用后由原来的复用医疗器械分散式管理过渡到集中管理模式。工作模式的转变,带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观念,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1]。新消毒供应中心经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现将建设中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1硬件设施建设

11选址及设计我院为开放床位400张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原100多平方米的旧供应室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重建过程中受建筑环境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未能与手术室相连通,而是在临手术外科楼的东北侧进行了原址重建。重建后消毒供应中心各项设施功能齐全,面积扩展到380平方米。消毒供应中心筹建初期是由无消毒供应中心施工经验的普通建筑设计公司承接设计与施工,但在外出参观考察过程中,该设计公司无专业知识背景的弱点使设计受阻。于是改由具有相关专业经验的装修公司设计并装修。

12装修与设备配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从设计到施工均严格遵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吉林省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设完成。内部环境划分为两大区域:即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换鞋区、办公室、学习室、男女更衣室、卫浴间、库房等;工作区域严格划分为三区,即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另外又单独辟出纯水机房、空调机房和蒸汽发生器房。做到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2]单设人员走廊,保证了人流物流分开,不交叉、不逆行,安装了空气净化系统,调整两个入口,四个通道只留人员入口和清洁物品入口,实现气流流向从洁到污,物品流向从污到洁的标准要求。

121各区装修和设备设施配备

1211去污区去污区分隔为缓冲间、洁具间、回收车清洗存放间、回收箱存放区和污染物品分类清洗区等。区域内地面采用紫色进口地胶,洗车间铺设米色地砖。缓冲间配备感应洗手设施、擦手纸巾,防护面罩、防护服、防刺伤拖鞋等。该区以全自动超声清洗机一台、双扉干燥柜一台及一个传递窗形成实际屏障与检查包装灭菌区间分隔。

1212检查、包装灭菌区该区经缓冲间进入、单设洁具间,有独立的敷料包装间避免敷料制造产生的棉尘污染器械。器械检查包装间内以两台全自动脉动真空灭菌区形成实际屏障与无菌物品存放区相隔。分隔出独立的低温灭菌间,以一台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与无菌物品存放间形成屏障。各敷料包装台、器械包装台、器械柜、敷料柜、室内运送车等均为白钢制造,使用后发现白钢台面具有坚固耐腐蚀的优点却也存在冰凉使人体不适和易残留擦拭印迹的缺点。该区地面采用米黄色PVC地胶,使人感觉舒适温馨。该区空气净化系统调节温度在20-23℃,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室内灯光明亮,通风良好。

1213无菌物品存放区该区为流程最后一关,地面铺设翠绿色PVC地胶,感觉清洁且具有活力。设置缓冲间,未设洁具间,与洁车清洗存放区以双门传递窗相隔。消毒供应中心暂未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物品灭菌后分类放置于不锈钢存放架上,发放时通过传递窗传递并装入洁车内。洁车使用后经过清洗间清洗消毒后存放于洁车存放区。因该区位于走廊尽头,出于消防安全考虑设立消防逃生门与洁车清洗存放区相连。加强逃生门管理,内面反锁,平时禁止人员通过及传递物品。空气净化系统调节此区温度在24℃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相关要求。整个布局、区域均有明确标识,安全通道通畅、防火装置完善。[3]

13装修不足之处消毒供应中心装修用时不足两个月,总体进程顺利,回顾装修过程也存在几点遗憾,总结如下:

131装修公司未能参与到房屋结构基础建设中,空间内的数根承重柱子干扰分区,区内柱子的位置会影响美观及略觉妨碍操作。

132装修时依据门的开启方向应朝向洁净度高的一面[4]设置各区门开启方向,但是验收时却因与消防逃生通道门开启方向违背而不能通过消防验收,于是按照消防逃生通道方向重新安装各区门。造成装修延时及浪费。

2软件工作开展

随着新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其功能也由传统的复用医疗器械分散式管理转变成中心式的规范集中管理方式,巨大的变革意味着原有的人员专业知识已经落伍、原有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物品处理流程都已不能满足消毒供应中心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势在必行。

21人员培训我院于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初期即安排科室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返回后负责监督及协调环境内部建设、装修、设备布局与调试。全面展开学习,有计划的培训手术器械知识、妇产科器械知识、门诊各科室特殊器械知识。达到基本掌握各种各品类器械的辨识、分类、包装等专业知识。由于提前掌握这些器械识别的基础知识,使得科室人员在新消毒供应中心一经投入使用即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工作要求并立即展开手术器械的集中专业化、规范化处理流程。现已达到手术器械、各外科病房器械、门诊各科室器械、妇产科器械全部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发放。

22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职责、制度、流程的制约。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强制性行业标准,我们依据标准规范和完善了工作流程,即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十项流程。各流程制定严格的检查标准,确保做到一个流程合格才能进入下一流程。建立健全了各项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细分各岗位职责,三区人员固定,设立专职质量监测员。重视与科室沟通交流,根据反馈及时改进服务。器械、物品做到专车密闭回收、发放,污染物品以密封箱与使用科室对换后回收进污染间清点,禁止在诊疗场所清点。设立各区间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设备维修使用制度、外来器械使用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经过学习与培训,并达到考核合格后上岗,提升科室人员专业水平,使之熟知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要求,做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本中心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体会

31提高了灭菌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随着消毒供应中心的发展,作为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部门,消毒供应中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我院新消毒供应中心的建成使用,为临床科室提供了更专业、更快捷的服务,取消了科室分散式管理,将全院各种自备包统一数量品种,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经专业化处理统一发放,全院器械、器具、物品经过集中管理模式处理后质量可靠、外观美观整齐、器械清洁光亮、功能完备,使用者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工作质量深受临床使用者好评。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了病人安全。

32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同时取消各科室分散式处理器械,节约科室人力资源,将临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时间还给病人,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实施集中管理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上升到98%。

33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随着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立、消毒灭菌技术和知识的更新,促使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做到能熟练运用新设备,掌握新流程。需要不断更新专业水平,适应消毒供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供高水平的灭菌物品供应服务,树立起我院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1]冯秀兰我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建设新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8A):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3]黄浩,成翼娟,主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用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黄浩,成翼娟,主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用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上一篇: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3... 下一篇:试析100例创伤性凝血病患的胃肠道出血情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