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农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的方法

时间:2022-06-03 11:20:54

浅析提高农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的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它在小学生的总成绩中占据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备受关注,但它仍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虽是母语的载体,重过千钧,但由于它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而使其无法成为高考中的高分科目,从而一直备受冷落。当今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各学科都在不断摸索改革尤其是语文教学,但其成效却都不明显。笔者总结以往的教学发现以往的改革过于侧重在教师、教法的改革,而严重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此笔者提出教学的改革应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谈下个人一些看法,希望能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意见及建议。

一、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

1、学习动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性因素,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语文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各课程学习的前提。然而当前的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并不端正,他们选择学习此科目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地从心理上喜欢它。所以对于语文预习一般都只是回去把课文看一遍,很少有学生回去认真借助工具书认真研究课文的。

2、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主要方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状态和方式,对他们的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学生全盘接受教师的解释,基本不存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些环节,所以一节语文课下来的学习气氛是沉闷型的,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科就产生了恐惧感、厌恶感。

3、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当前很多农村小学的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预习这一环节基本处于应付老师检查的状态,老师指明要检查就会敷衍的看一下,要是不要求就会连看都不看,更不用说是借助学习工具来解决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自己尝试寻找答案更不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解决。长久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自己不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陋习。

4、课外阅读和写作。当前农村小学的学生的阅读视野比较狭窄,除了语文书之外,基本很少有其它课外书籍可以去阅读,去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些乡镇小学条件相对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图书馆的,学生又因时间被安排得很紧,根本没办法有时间去看书。很多时候他们选择去看,也是因为老师要求写读后感的情况下才去看的,根本没有主动吸取知识的意识。笔者在教学经历中发现:很多学生其实平时也是很渴望去看一些有趣的课外书,但功课太多,作业量大,没时间去看课外书。再加上家长和老师认为看课外书会耽误学习,限制甚至禁止学生看课外书。其实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内学习的必要的延伸和补充,语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阅读内容还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所以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达不到学习能得到提高的目的,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二、针对以上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1、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纯。语文本身属于相对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很难提起来,这主要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关:喜欢模仿,好动,上课容易走神,学习不自主,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由于学科的性质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学生就容易处于就很较差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将孩子从懵懂中正确地引导出来。

2、对语文的求知欲不高较低,自主学习性不强。由于当前网络过于普遍,农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农村家庭都备有电脑,学生也拥有自己的手机。但由于当前的小学生对网络世界还没形成科学的认知能力,他们大多过于沉溺于网络游戏,对抽象的语文学科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去学。他们选择去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学校的“威逼利诱”,他们自主去选择学会的几率很小。在他们还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情况下会学习,只会让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进而产生厌倦的情绪。

3、学习方式滞后,学习能力低。由于应付教育模式的存在,导致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主要仍是依附老师、依据对学习成绩的帮助而定的,这种功利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本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4、课外阅读量少,写作失真。当前的农村小学生的时间被安排得很紧,根本没办法有时间到图书馆去看书。并且,据笔者调查发现:在学生所看的课外书中,40 %是散文、科技文、杂文类课外辅导练习,20%是消遣性文艺作品,12%是武侠言情小说,而文学名著只占28%,从而导致了学生的作文缺乏生活型和人文性,作文失真。加之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对生活的体验过少,所以很难写出有感情的作文。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心理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年龄段,对事物比较好奇,教师要学会观察,要及时地调整授课方式,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内容,增加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课堂不走神,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思路,授课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兴趣。

2、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的预习状况不佳,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功课门数多,无法兼顾。但不进行语文预习或者马虎预习的很大原因是因为老师没有进行深入的引导,没有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在学习能力或心智上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小学生的预习要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其如何去做,布置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预习,则达到课堂上不需耗费大量的时间预习,提升教学质量和增加课堂容量。适当进行多媒体演示课堂,声像结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想象空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只有将“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融入课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人,从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每周设有阅读课,或者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目,多读书多看报,不仅扩大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量大了,思考多了,学生自然而然会有很多思路,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减少作业量,给予学生消化的时间与空间。课后充分给以学生自主学习、做作业、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有一定的时间做好作业,思考总结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后,才能消化为自身的知识,记忆才会深刻。布置的作业只好是基础和一些启发式一起的作业,让学生既能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能多方面思考,不要一味的布置那些死板的作业让学生反感。

5、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进行学习和思考。很多学生学生喜欢轻松的,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喜欢在课堂上有发言权,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些渗透游戏成份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还记得我在给学生讲《猴王出世》那篇课文时,首先让同学门自主发言,给老师讲一下他们所了解的《西游记》里的故事,然后老师做肯定性的总结,直接用《西游记》动画片的主题曲《猴哥》,来导入《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当时同学们情绪高涨,学生个个看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说到孙悟空,他们都想说一下自己心目当中的那个美猴王,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由于大家对动画片《西游记》比较熟,所以那篇课文我是采用很自由很轻松教学方式。把课堂的发言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我设计的几个问题。据我课后的了解及教学反思,这堂课上的比较好,从学生反映来看他们喜欢那样的上课方式。我觉得作为老师在这种环境下只要注重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教师们一个教育的秘诀:“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和完美的人。”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设计多样而开放性强的练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贯穿于生活始终,但当前的农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重视程度、投入时间都是相当少的,要想改善当前这种状况,需调动多方面的力量。考试制度要改革,老师教学方法要改进,社会氛围应该为传承最优秀的文化服务,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目标。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提高作文命题的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