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预习的方法

时间:2022-04-01 06:17:00

浅析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没有课前的预习,就不会有课中的良好学习效果。“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是指学生已经学过并掌握的知识,“新”是指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学习内容,能否把握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否洞察新内容隐含的思想方法等,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检验或者矫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新课的大致内容后,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预习能够让学生对新的内容有较好的把握,知道自己哪些已经了解了,哪些是自己比较疑惑的地方,哪些是自己根本不懂的内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理解上的错误或疏漏,这会让学生保持头脑的兴奋性。所以说,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便会有更多好的学习体验,形成更强的学习动力。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学段也有不同的侧重。在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之前,比如在起始年级、在一门新课刚开始时,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发放预习提纲、编制学案等方式指导学生预习,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了解预习重点,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检验。

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教师就可以逐渐减少提纲或学案的指导内容,只用要点来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而不是具体要求下完成预习的目的。

自始至终,学生的预习是可控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而教师在通过观察、检验后,就能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加大课堂容量、增加课堂密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社会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方式上的选择,如家庭学习、课堂学习、同伴学习、网络学习等。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预习可能让学生生成多种资源,有些内容甚至是教师所不了解的。

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站在学科甚至生活的高度,让多种资源在课堂上碰撞,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碰撞,就一定能让课堂绽放出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许丽萍.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J].吉林教育,2008(32).

上一篇: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致的方式与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科学理解性教学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