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与对耕地的影响

时间:2022-06-03 06:37:46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与对耕地的影响

【摘要】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有了更多的需求,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的有序化、集约化、科学化成为当下土地整理的新课题。保持农村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对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进行集中规范整理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背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有效合理的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无论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还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耕地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农村居民点是农民聚居的主要形式,农民自发地建设居民点,扩大宅基地,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耕地数量和比例也面临巨大威胁,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已经成为解决耕地不平衡的关键环节,合理科学地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将对提高耕地数量和土地利用率产生巨大的影响。

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意义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整理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耕地有着巨大的需求。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对耕地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统筹城乡发展、保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是我国面临的新课题,而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则是应对这一课题我国做出的新举措。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某地区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零散、无序的状态,对其空间结构和布局实施整治、改造等的土地工程,并配合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完善,以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一项综合土地利用工程。科学有效的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数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好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土地潜力的最佳办法。

2 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自身的无序、零散开发使得我国的耕地占用量越来越大,农村土地利用的严重不合理,成为了统筹城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土地利用缺乏合理规划,居住散乱。农村的建设一直由农民自发的进行,缺乏科学的引导和规范,农村居民点零散无序,占地面积偏大甚至重复占地导致人均宅基地严重超标,而村容村貌也因为建设的不集中而缺乏整体性规模,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其次是城镇化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当下农村的居住环境差,村庄各行其道,房屋各不相同,没有共同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腹地地区的农村,受经济影响小,村庄建设不统一,没有基本的公共设施甚至道路也缺乏公共的管理弯曲不直、乱堆乱放。农村的生活环境因而显得脏、乱、差,鱼龙混杂。

3 土地整理的潜力值与模式分析及其对耕地的影响

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整理是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的措施,也是提升土地潜力的必然要求。土地整理综合潜力值是指某个空间单元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整理后可能节约出耕地的能力。评价这一潜力值是一个多元综合的过程,会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能通过许多措施提高这一潜力值。例如通过政策指向的方法改变耕地面积的潜力,即通过参照居民点现状或未来的前景降低人均或户均用地量标准。这是在某个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通过行政或法律措施实现用地数量增长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密切结合这个空间单元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布局条件现状等因素进行修正,通过整治闲置宅基地、提高建筑容积率等方法在测算潜力值的同时力求达到土地整理潜力的最大化。

对土地整理潜力的研究是为了研究优化农村土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土地整理模式,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的看法,例如异地迁移、小村控制、农村城镇化以及自然村缩并等。每一种模式的提出都是基于理论上的普遍性分析和推断,无法适应各地的现状。中国是一个地理差异大、经济文化种类丰富的国家,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模式必须结合自身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经济形式来进行具体的分析。科学的土地整理应当以这些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细化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试点实践,不断修正然后得出合理有效的整理模式。

无论是潜力值分析还是模式研究都是为了进行科学有效的土地整理,节约耕地,保持耕地的动态平衡,各种措施以及不同的整理模式都有待因地制宜的考证。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在学习同时要不断创新和摸索,争取做到最科学、最合理、最集约、最有效,这是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也是对耕地数量的保证。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地整理是为了保持耕地数量动态平衡,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粮食需求,更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和长期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正峰,赵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地理.2007 (1):137.

[2]张淳,周方,张慧.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7):16138.

[3]洪涛,梅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8(4):240.

[4]何英彬,陈佑启,杨鹏,许新国,余强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7):312.1.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反规划”途径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