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

时间:2022-06-03 04:39:29

浅谈高层建筑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

【摘 要】滑模(液压滑动模板)装置主要有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和施工监控系统组成。滑升模板是现浇混凝土工程的一种活动成型胎模,主要由工具式模板和提升机具两部分组成。滑模施工工艺特点是模板一次组装成型,装拆工序少,能连续滑升作业,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结构整体性能好。滑模工艺是高层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采用的主要工业化施工方法之一。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

滑模施工技术,是利用一套1m多高的模板及液压提升设备,按照工程设计的平面尺寸组成滑模装置,连续不断地进行竖向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的一种成套模板技术。滑模建筑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模板的数量少,且利用率高,施工时所需的场地小。滑模建筑适用于外形简单整齐、上下壁厚相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用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1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m~3.5m,高最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主要是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是结构质量和工期进度控制的重点,这些构件可以采用滑模施工。滑模装置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围圈组成的模板系统,由主操作平台、上辅助平台和内外吊脚手架组成的平台系统,由液压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杆组成的液压提升系统。滑模装置的设计主要针对上述三大系统进行设计。滑模施工的重点是抓住施工方案的选择、人员的组织培训、滑模装置组装与拆除、水平及垂直度的控制及纠偏、水平楼板交叉处的处理以及安全质量的技术控制。滑动模板作为新的施工技术,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成本的下降,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二、滑模装置构造

滑模装置主要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及施工精度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滑模的操作平台是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提升模板等的操作场所,也是钢筋、混凝土、预埋件等材料和千斤顶、振捣器等小型备用机具的暂时存放场地。按楼板施工工艺的不同要求,操作平台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滑模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将模板一次组装好,一直使用到结构施工完毕,中途一般不再变化。因此,滑模的组装工作,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操作技术规定进行。滑模组装完毕,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验收。

三、滑动模板主要施工技术

(一)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旨在放出横缝线,同时标出设计基准位置线,便于安放止水带和绑扎钢筋。基面验收合格后,校核分仓线,确定板块的平面位置和顶部收仓线。

(二)钢筋安装

钢筋绑扎应与混凝土浇筑及模板的滑升速度相配合。钢筋绑扎时,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表面上至少应有一道已绑扎了的横向钢筋。竖向钢筋绑扎时,应在提升架上部设置钢筋定位架,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双层钢筋的墙体结构,钢筋绑扎后,双层钢筋之间应有拉接筋定位。钢筋弯钩均应背向模板,以防模板滑升时被弯钩挂住。支承杆作为结构受力筋时,其接头处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有关钢筋焊接规范的要求。

(三)混凝土施工

浇筑时严格要求混凝土拌和物质量,搅拌时间配合比及外加剂的掺加必须严格控制,塌落度根据施工条件选定,一般控制出口混凝土塌落度为1~3cm,尽量选用小的塌落度,避免浇筑时泌水外流。滑模采用薄层浇筑,浇筑过程中平仓时,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cm。开始浇筑时先将滑板上升50cm左右,浇筑企口内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放下滑板,滑板宽度范围混凝土分三次填料烧筑到距滑板工作面上沿5cm,然后开始滑升滑板,注意填料不得太饱,避免骨料散落到侧模顶面造成滑板抬升,及时清理侧模顶面。在模板滑动过程中,不得振捣混凝土。脱模后的混凝土必须及时修整和养护。常用的养护方法有浇水养护和养护液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的开始时间应视气温情况而定,即夏季施工时,不应迟于脱膜后12h,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多。当采用养护液封闭养护时,应防止漏喷、漏刷。

(四)滑模滑升工艺

模板的滑升分为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在滑升过程中,要求两边牵引必须同步,固定熟练人员专人负责手扳葫芦的滑升,两边要摆幅摆速一致,均匀用力,若手感有异,立即查找原因,不得强自用力。浇筑过程中浇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总体指挥、入仓平仓、插入振捣、滑板滑升、模板查看等专人负责。模板的初升应在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浇筑高度为700mm左右时进行。开始初升前,为了实际观察混凝土的凝结情况,必须先进行试滑升。模板经初升调整后,即可按原计划的正常班次和流水段,进行混凝土和模板的随浇随升。正常滑升时,每次提升的总高度应与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厚度相配合,一般为200~300mm。两次滑升的间隔停歇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h,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增加1~2次中间提升。中间提升的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模板的滑升速度,取决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劳动力的配备、垂直运输的能力,浇筑混凝土的速度以及气温等因素。为保证结构的垂直度,在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水平。当模板升至距建筑物顶部高1m左右时,即进入末升阶段。此时应放慢滑升速度,进行准确的抄平和找正工作。混凝土末浇结束后,模板仍应继续滑升,直至与混凝土脱离为止。如因气候、施工需要或其他原因而不能连续滑升时,应采取可靠的停滑措施。

(五)滑模装置拆除

在顶层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即可开始拆除滑模,拆除滑模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拆除方案和安全措施,加强拆模组织工作,实行统一指挥,模板拆除应先外后内,利用塔式超重机吊整片拆除,地面解体。在电梯井筒的墙体预留孔洞,搭满堂架支撑平台板;按轴线分段整体拆除外工作平台、提升架外立柱,模板给水、用电管路;拆除液压千斤顶及液压管路、控制台;拆除内围圈内模板及内工作平台。

(六)质量保证措施

成立滑模指挥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施工中实行定点、定人、定岗位,严格交接班制定;有关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施工前要向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严格遵守有关的施工技术规范;严格控制滑模组装质量,凡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必须立即改正;混凝土要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试验人员应根据气候条件、滑升速度等因素,选择最优配合比,并按规定制用试件;滑模滑升速度的确定与变更,操作平台纠偏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均需得到滑模指挥长的签字批准;应专人负责检查钢筋、预留筋、预留洞的规格数量和位置是否正确、绑扎是否牢固、是否影响模板滑升,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四、施工中一些难题和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滑升平台易变形平台刚度和稳定性应加强

在滑升过程中,平台受自重、施工活载、混凝土磨阻力及各种附加荷载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容易出现变形。当平台变形后,对滑模过程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出现因平台滑升高差太大,造成结构的垂直度超差,或扭转偏差严重,甚至无法继续滑升的现象。所以在平台组装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控制提升架及千斤顶的数量,且布置要均匀。千斤顶的间距在1.2m左右。对壁柱等特殊部位,增设提升千斤顶。在安装提升架时,必须保证垂直度,且横梁要水平。液压油管长度及直径要基本一致,油路畅通,以保证加压时压力传送同时到位。

2.加密平台的垂直支撑系统,增设适当的剪刀撑。对垂直支撑我们采用的是比一般滑升平台,隔跨加密的办法。同时,每隔3~4m左右设置一道剪刀撑。

3.加大柔性平台的拉筋直径,加密拉筋数量。

(二)尽量减轻平台自重和施工荷载

在加强平台刚度的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自重对平台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平台组装的过程中,不是越牢固越好。因为,自重过大时,必然增加起升系统的负荷。同时还要注意滑升过程中平台上的材料堆放问题。在滑升过程中,要做到平台上的材料堆放要均匀,而且在保证使用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堆量少,勤上料。要做到这一点,垂直运输工具的配备一定要合理。尽量安排多的塔吊,负责吊装钢筋、提升杆等材料。

(三)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强度及钢筋绑扎的速度

因为滑模施工要求每一滑升高度的混凝土浇筑及钢筋绑扎,必须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完成,否则,滑模工作就不能连续进行。当筒仓结构直径大了之后,混凝土的浇灌量和钢筋绑扎量都大得多,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是固定的。

五、滑模施工技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建立专业化的滑模工程公司,推行滑模施工技术单项资质注册制度。

(二)一切以满足滑模连续施工的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和完善具有滑模施工特色的成套管理办法

(三)进一步降低滑模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滑模工艺的成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挖潜:①加强管理,减少人为损耗和浪费;②滑模装置向通用化、工具化方向发展,实行社会租赁;③滑模设备性能改善,加强日常维护,实行社会租赁;④滑模支承杆尽量采用48mm×3.5mm钢管支承杆体外布置,加大替代受力钢筋的比例,提高支承杆回收率,减少支承杆的数量等,将支承杆的无功损耗降低到最小;⑤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形式的滑模工艺,或几种施工方法综合利用,发挥各自方法的最大效益。

(四)进一步开展联合攻关,不断开发新工艺,研制新产品,完善丰富和发展滑模施工技术。包括:①大中吨位千斤顶及配套支承杆承载能力的研究应引起重视。②推广薄层浇灌(厚度小于200mm),连续微量提升的办法,是消除混凝土粘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的浇灌厚度,规范建议以200~300mm为宜,对较低值的限制主要是从滑模工程的最小截面尺寸考虑的,要求混凝土的自重g大于混凝土与模板间的摩阻力2f,以防止混凝土被带起。

【参考文献】:

【1】 模板与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协会.2005年6月版.

【2】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技术指南.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作者:中建总公司.2003年7月版.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2013.

上一篇:浅谈电力企业审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审计工作中发... 下一篇:浅谈电力变电站安装方法及调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