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02 11:58:25

卫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均寿命也在逐年提高,由此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被社会关注。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老年人的护理问题。

1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1.1国外老年护理的现状

在发达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老年护理领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针对老年人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设施和护理方式。在德国,1997年统计数据显示,65岁老人占整个人口的16%,社会为老年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学校,培养具有全方面护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在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老年护理实践的高等教育和训练,培养高级执业护士,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经过认证,能够以整体的方式处理老年人的复杂的照顾问题。在美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的护理院校设置了老年护理课程,并有老年护理学硕士和博士项目。

1.2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6%。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近1.6亿,占总人口的12%。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等省市。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1]。2015年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5年老年人口将增长到2.84亿,占总人口比重19.34%,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15%,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2老年人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

人到老年,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据统计,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可是我国老年护理领域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年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给老年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老有所医的问题非常突出,老年人———这一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渴望得到专业的保健护理。而护理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但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家庭作为基本照顾单位的能力可能因独生子女政策而降低,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照顾也面临相当的挑战,老年人照顾需要连续性(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理疗、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选择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起居协助中心、日间照护中心、老人院、疗养院等)。为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必然要求改变现在的护理状况,树立健康老龄化的新观念,尽快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速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构筑连续性的老年护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把以往的护理专业细化,老年护理专业应运而生。

3开展老年护理的社会意义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远远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严重,“空巢”老人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2]。老年人群中慢性病患者急剧增加,但是真正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短缺严重,一些慢性病老年患者得不到有效救治[3,4]。转变护理职能,从过去传统的医疗救助转向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照顾。护理人员的知识不全面,面对特殊的护理人群,要求护士不仅具有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社会快速发展,老年护理问题不断增多,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及待加强。根据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老年卫生保障体系,加快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培养具有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和现代护理理念的新型老年护理人才已经刻不容缓。不仅能为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保健护理、心理护理、情感护理、运动护理、临终护理等多样性、多层次性的护理服务,还要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它不同于传统观念中的打针、喂药和照顾病人的护士,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护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老年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5]。

4卫生职业院校适应社会老龄化的变化和需求

我国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过于单一,所学知识过于笼统,广而不精,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细化,可以设置母婴及新生儿护理专业、儿童护理专业、急救和危重症护理专业、精神卫生护理专业、社区护理专业、康复护理专业、老年护理专业等[6]。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过于统一,应根据不同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老年护理专业来说,在普通护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老年病护理》《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社会老年学》《医学老年学》《老年生物学》等课程。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实习锻炼的机会。

上一篇:建立护理专业的模块化课程分析 下一篇:卫校学生的营养知识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