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

时间:2022-06-02 08:45:21

学生能力的培养应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思想的不断深入,学校开始逐渐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该如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下教育行业的难题,本文主要就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能力;学生主体;策略

现代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更新了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课堂就能“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为学生创立知识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不再是由教师来给出具体的结论,而是在提问与探讨中不断地得出新知识.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和体现教学思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用提问形式代替了单纯的讲授.通过设问、解答、帮助、指导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增多,从而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摒弃了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变成课堂的主人.看起来一些知识与我们老教材的知识内容一致,但是仔细看过教学过程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在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差别,要求程度应该来说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从用到的一些情景素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素材都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相当熟悉的,他们能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获得新知识[1].提问更有科学性、目的性、指导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问题不断地深入到本节的知识体系之中去,不至于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型的课堂之中不知道该干什么.一步一步的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但又能够在我们教师的预期范围之内.学生的活动始终都在教师的安排之中,目的性很强,通过怎么样的活动就能够达到怎么样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地让学生接触新知识,通过他们自己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明明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明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要进行有效地学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还需要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是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动力.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认识新知识,落实新知识,课后学生的探究也是我们学习的一块很大的平台.各种情景和课堂提问与学生活动来完成,不断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验证,不再是教师给出现有的结论,而是在探讨中得到结论.摒弃了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发现知识的主人.提问更有指导性、目的性,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问题不断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不至于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型的课堂之中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够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但是又能够学到知识.学生的活动始终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目的性很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的活动不断地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学到新的知识.

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就能“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才能从“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更好地为社会、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浅析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国教育周刊,2012.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商家实验小学(255100)]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探究式学习 下一篇:景电泵站二期泵组振动与噪音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