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

时间:2022-06-02 07:50:14

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

【摘 要】信息教育是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而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针对目前的现状中,我们必须加快基础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去。本文就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作出些简单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高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学可通过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结合实验以及数学知识,提供与形成适用于自然生产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理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物理教学的抽象化形象、繁复化简洁。从而达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

1.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关注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时代信息

如:在讲解《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影像资料,然后就此来学习卫星的速度,飞行轨道近、远地点与变轨等问题。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前沿科学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

2.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家的生平及部分物理事件的过程

如:《行星的运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从托勒密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的曲折过程(如被火烧死的意大利人布鲁诺,受到教会的审讯和监禁的伽利略),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丹麦天文学家第谷2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数据记录及其助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4年多的刻苦计算。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物理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素养。

3.利用网络,有利于物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

具体表现为:

(1)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料来源。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

(2)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不仅是信息获取的有效途径,更是人际交流的平台。网上留言、专题论坛、电子邮件等都是这种交流方式的具体体现,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

(3)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平台。计算机网络是不受身份、空间、时间的限制,只要有联网的地方,学习者就可以随时以文字或网页等形式上传研究成果和作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激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4.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能让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和及时掌握教育的新动态、更新教育的新观念。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交流,扩展了教师的专业视野,激发了教师的创作动力。

(2)帮助教师借鉴国外相关学科教学的先进经验,开拓教学思路,作好课堂教学设计。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打破常规教学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

利用在线聊天系统、电子布告栏(BBS)、电子邮件等交流工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情在网上为学生答疑解难,与学生进行知识讨论、情感沟通,促进教育教学。如我校的生物教研组、心理咨询室等学科均先后在学校网站的论坛中有了学科讨论平台,这也是我们所有学科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之一。

2.突破常规物理实验条件的局限,发挥模拟演示实验功能

高中物理学科是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研究性,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在物理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如:高一物理的《引力常量的测定》中提到的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高二物理《电磁振荡》、原子物理中的核裂变原理等,均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将一些细节或实验的重点内容突现出来,以达到巩固加深理解的目的。

3.颠覆传统的讲解型教学模式,构建演示型教学模式

将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可简化物理模型,剖析物理变化过程。现实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简化为物理模型来看:杂技中的水流星的旋转可看成一个圆周运动,钟摆可看成一个单摆运动,飞机投弹可看成是一个个的平抛物体运动等等。若只用讲解的话,将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如若将它们利用多媒体,对问题进行教学技术处理,并在屏幕上图文并茂地生动演示。我想这样定会事半功倍,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误区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设计出多种授课方式,满足课堂的需要。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主次难分

扩大了知识面,增多了信息量,却容易造成学生主次不分,把握不住课堂的重点、难点。

2.师生交流匮乏

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以课堂演示型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生尤如看了一场的电影而教师充当了个电影放映员的现象,在这种缺乏或较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降低演示真实性

个别的教师一味注重课件的方便性,在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演示实验中均采用课件的演示,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演示实验缺乏真实器材的可信性,甚至导致学生持怀疑态度。

4.缺少重复性

从信息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效果上看,引发学生瞬时注意并不能带来长足的效果。

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必须要同传统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科学结合。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P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参考文献:

[1]邓鸠洲.《浅析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性建设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胡晓峰.《多媒体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3]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中小学电教

[4]秦力.《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教育现代化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学物理作业的布置和讲评 下一篇:浅谈青春期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