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6-02 07:46:19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并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服装学生质量培养的特点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校企文化互动;实践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44-01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根据东莞市创意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凭借东莞的地理优势,对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即以服装教学、科研、应用为核心,把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放在首位,在实践教学方法上采用产、学、研、赛、展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现了系统性、多样性、渐进性、贯穿性四个特性,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一、在四个特性的指导下,合理设计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师生的具体情况,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框架内,安排了一定学时的基础型实验教学,如时装画、计算机基础、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等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注重实践教学的课堂中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去选修、研究或走向社会;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了服装品牌设计、服装营销策划、服装产品陈列、服装商品企划等针对性、实战性、综合性强的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实践教学周,集中或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强化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服装行业活动开展全方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针对社会需求,把服装大赛和服装生产、科研的要求作为设计主题。由过去的封闭式下的被动进行设计变为开放式的主动创新设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和鼓励创新,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积累了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每年广州国际服装博览会、广州时装周等活动安排相应的年级分别参与这些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使教学实践具有开放性、实效性,为恒常固定的专业课注入了时新的内涵。由于服装专业自身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手脑互动的特征,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授课内容针对企业产品、赛事活动进行互动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评价品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积极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发挥高职教育实验教学的功能

多年来非常重视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根据专业的办学特点,对东莞的服装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东莞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服装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和服装教育集团,并聘请企业的优秀管理者和设计师作为专业顾问、兼职教师。向这些企业开放我院的资料室和相关实验室,并共同进行科技研究和市场开发。通过服装教学基地的实践,学生有效地得到专业知识的运用和提高,达到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

四、结合国内外赛事活动开展高职教育实验教学

为锻炼师生专业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师生参加各项专业赛事和专业领域中社会兼职,建立了奖励制度。科学的培养模式、雄厚的教育实力以及良好的素质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他们在各类大赛中脱颖而出。本院服装设计获全国技能大赛等多个奖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也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随着市场对高职人才的不同需求,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协调企业发展方向的教学育人模式,我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做到上手快、悟性强、后劲足。

五、结语

高职院校和企业不仅共同培养在校学生,而且共同培养企业的员工。因此,学校应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提高实践实训教学水平,建立严格的实训课教学过程记录制度、教学过程巡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价制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服装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实训,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教学,应大力提倡和实施启发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及情景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叶菀茵.浅析高职服装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上一篇:旧城改造中“瓷砖”与“土墙”间的博弈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创意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