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八年级物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时间:2022-06-02 05:01:45

浅谈对八年级物理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现在一直在说教育要改革,要抛弃古老的填鸭式教学法,要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物理》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怎样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笔者在教学设备落后的农村中学支教两年,导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农村中学的实际,注意了七个“第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节课,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科学的启蒙课。《引言》则是这门启蒙课的开篇,是第一节物理课。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上好这节课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开端。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为了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导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和乡土化。通过穿插介绍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农村学生的小发明对祖国的贡献,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一次板书,工整优美的板书不仅给学生以艺术享受,而且对学生写好硬笔字起到楷模作用,更重要的是能系统、条理地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导学重点。

教师在黑板上借助于文字、符号、图形、箭头、表格、问号等和配以不同的色彩,创造性地设计出内容与形式谐调均匀的板书,既能烘托课堂浓厚的学习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理解和概括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工整的板书是课堂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幅插图,新编初中物理课本中配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导学内容必要的组成部分,有些插图形象地说明课文内容,有些插图本身包括了重要的物理知识。导学时按图的顺序先引导学生仔细琢磨图意。这样既避免了大段的文字叙述,避开了不易为学生接受的物理术语,又增加了教材的亲切感和趣味性,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压力。

第一次实验,由于学生对物理这门新课都怀有新鲜感和好奇心,所以做好第一次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引言》里的演示实验,课前,教师应演练几遍,为在课堂上操作时做准备,效果更加明显。导学时可采取先让学生猜结果的方法,然后边做边让学生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做完四个实验后可充分利用实验现象阐述物理是有用有趣的:纸片被弹出而鸡蛋并不飞出;冷水能使停止沸腾的热水重新沸腾起来;放大镜并不总是起放大作用,还能起缩小作用;散开的塑料捆扎绳,捋的次数越多散得越开,这是为什么呢?解开这些谜是非常有趣的。今后我们还将认识更多的有趣的现象。

探究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产生的原理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我们要像物理学家那样,动手动脑去研究探索,每当我们探讨出一个物理问题,总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也是有趣的。

第一次批阅作业,学生在做第一次作业时,往往出于物理是一门新课程,给新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做得很工整,尽最大的努力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此时教师若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并配以简洁的激励语言的方式批阅作业,可使同学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得到再次激发。

第一次提问,当同学们经过自学、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新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很高兴,最容易产生兴趣,特别是经过课堂提问,学生如能对答如流,或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回答问题,这种兴趣就会不断发展,形成某种爱好。因此在导学中要充分肯定已取得的成绩,积极鼓励进步,特别对那些学习不理想能取得一点进步的同学就要毫不吝啬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第一次检测,学完第一章后,教师可随堂进行一次简单的检测,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取高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大部分初中生思想不太成熟,世界观正处于形成之中,衡量学习的好坏简单地认为分数高就学得好。让他们获取高分是顺应这种简单的心理状态,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第一个组合单位,速度的单位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时间组成单位,是新知识,导学中要着重说明它是依据公式得到的。学生们对于用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s表示路程还不太习惯,教师可告知学生V和t分别是英语速度V(Velocity)和时间t(time)的第一个字母,s是德语移动距离(schubneg)的第一个字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符号,又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因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就是路程除以时间的单位。还要注意纠正“速度是米/秒”或“速度是千米/小时”的习惯读法。

许多节教材的开头有想想论论,问题后面是通过故事、现象或实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或者能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或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总之,《物理》这门新增课程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其学法、做法等方面既不同于语文,又不同于数学。只要注意以上这些“第一”,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就会浓厚,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物理爱好者,那么提高物理课的导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上一篇:全面关注受教育的主体学生 下一篇:引导自主探究 促进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