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检波器接收初至异常分析

时间:2022-06-02 04:29:16

数字检波器接收初至异常分析

摘 要 数字检波器因其具有的优越性在鄂尔多斯盆地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不能做组合的特点,有异于模拟检波器。当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采集时,发现数字检波器经常有初至异常现象发生,且与高程不相关,静校正无法消除其影响。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数字检波器 组合 初至异常

1引言

在鄂尔多斯盆地较高信噪比地区,数字检波器有动态范围大、失真度小、频率响应宽、等效输入噪声小和最大输入信号强等优点,利于弱小信号的接收,采集精度高。数字检波器是高度集成的独立单元,在野外不能作组合采集。尽管数字检波器理论上更优越,但在实际采集中,在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的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的二维地震测线单炮记录中发现了一些初至的异常情况,而同样的异常并未在模拟检波器接收测线的单炮记录中发现。虽然采用了中间激发、两边接收的多次覆盖观测系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测线横向上的干扰,但这种异常仍然存在。本文就这种初至异常进行了一些分析。

2现象分析

长庆探区某二维测线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的采集方法。 在单炮记录中发现有部分段存在初至有规律的时间错动,且与高程不相关。

初步怀疑这种初至跳跃现象是由于高程或低降速雍穸鹊谋浠所引起的。对该段单炮记录拾取初至后应用静校正,发现无法消除这种初至的时间错动,说明错动与高程及低降速层厚度的变化无关。很明显这种初至异常与地形无关。观察整条测线,同一段接收段,在未做激发点前单炮记录的小号段排列,初至平滑,并无此种现象发生,而作为激发点激发过后的单炮记录的大号段排列,可以看出,初至发生明显的有规律的时间错动,图1。

由此可以得出,该段发生的初至有规律的时间错动与地形无关,与激发有关。将发生初至延迟点的桩号记录下来,与激发点桩号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发生初至异常现象的检波点桩号,恰好是激发过的激发点桩号。根据以上两点综合推测,这种初至异常是由于激发后炸药爆炸将地表部分炸空导致传播介质疏松,波传播速度变慢,时间延迟引起的时间差。

3理论估算

由图2,o为地面接收界面,o* 为炸药井深底部界面,平均井深%=h=30m。假定将爆炸后炸药对介质的影响等效在井深以上,即等效在界面o和o* 之间。第N道发生初至错动,延迟时间由单炮记录计算平均值%=t=10ms,第N-1道初至正常。由于经过线性动校正,消除了水平界面上折射波的旅行时,达到自激自收的目的。反射波v1经过界面o*反射回接收界面o的时间为t1,反射波v2经过界面o*反射回接收界面o的时间为t2 。

与激发点桩号进行核对,第N道所在桩号正是炮点激发桩号,验证了前面的推测,说明关于初至异常原因的推论是正确的。

4结论

根据以上的理论估算及验证,此初至异常是由于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炸药爆炸将地表部分炸空引起地表波传播速度降低而产生的。这种异常普遍存在于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采集的测线中,数字检波器由于是高度集成的独立单元,当激发点与检波点共线时,这种异常就变得十分明显。为了不影响反射的真实性,当采用数字检波器接收时,二维测线的采集方法设计应使激发点与检波点线距大于施工所使用的炸药的爆炸半径以上的距离,就能避免这种异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福龙,易碧金,罗兰兵.地震检波器技术及应用[J].物探装备,2005,15(1).

[2] 王晓华,杨汝超,吴建文,等.炸药震源激发子波特性研究及最佳激发井深选择[J].石油物探,2000,39(3).

上一篇:刍议农村思品与社会教学面临的问题 下一篇:学着,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