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间:2022-06-02 04:10:32

浅析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粮食储存的过程由于储粮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粮食损失严重。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粮食局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纲要(2008-2020年)》等文件精神,共同制定了《“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以推广农户科学储粮的长效机制,同时实现科学储粮、保证民生的长远目标。

关键词:科学储粮仓 效益

一、推广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粮食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家庭式农户储粮数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分布面积广、数量多,其中13个粮食主产区当年的农户储粮总量约占同期家庭式农户储粮总量的73%,因此主产区农户储粮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但在现实中,由于鼠害、虫咬、霉变等问题,造成家庭式储粮平均损失在8%左右,全国年均损失达到400亿斤。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北地区成为重灾区,年均损失率约为10.2%。在农户所储存的粮食中,玉米的损失最为严重,损失率达到了11%。以吉林省为例,在未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之前,农户多以玉米楼子、玉米栈子等工具以及采用地趴等方式储存粮食,年均粮食损耗达到40亿斤。

东北三省的相关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4月东北三省因天气原因以及农户不良的储粮方式,导致玉米霉变损失达到25亿斤以上,农户损失严重。由此可见,农户科学储粮仓的推广迫在眉睫。

在“十一五”期间,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选取了部分省份作为示范区域,科学储粮初见成效。但其所投入的资金有限,覆盖的储粮农户范围小、数量少,未能形成大规模效应。

二、政策的可操作性

在推行《“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之前,国家粮食局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即开始启动农户科学储粮工程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入中央补贴资金7.06亿元,帮助近200万个农户安装了新型的储粮设施,此批粮仓的投入在粮食减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农户科学储粮的技术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中,各方面均汲取了前期项目的经验。技术方面,在“十一五”农户科学储粮工程落实期间,技术部门根据各地区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粮食作物特点,设计了多种储粮仓型,例如东北地区的钢骨架矩形仓、华北地区的圆形彩钢板组合仓等,在“十二五”期间,各地区粮食科学研究院根据原有粮仓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改良,更凸显了粮仓的耐用、方便等特点。项目组建方面,粮仓项目由各地区粮食局主导采取公平、公证、公开的招投标采购方式,中央、省级财政投入资金支持并提供国家资金免除税收优惠政策,由粮食科院研究院等专业部门对企业提供的粮仓质量进行监督,实现了粮仓产业化供给,保证了《“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落实期间项目的稳步推进。

三、经济效益

中央在“十一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财政能力、粮食产量和农户的积极性,计划在2011-2015年再次按照一户一套的原则,投入资金93.4亿元,为800万农户配备科学储粮设施。

按照前期粮食减损程度测算,农户自储粮的损失率能够由10%左右降至2%以下,平均降幅达到8%。单独从减损增收方面来看,按照规划覆盖区域的平均水平测算,每年总体因鼠害、虫咬、霉变等问题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减少21亿斤,按照粮仓使用寿命为10年进行测算,规划执行和延续期间能够降低损失约为210亿斤,实际可视为增产210亿斤。粮食价格按照每斤1元计算,可减少农户损失约为210亿元。

以吉林省为例,每套粮仓价格为4000元,其中中央投资30%、省级配套30%、市县财政和农户自筹资金比例为40%,按照各市县财政资金能力不同,农户购买粮仓的价格为900-1600元。粮仓可储存粮食2万斤,干粮每斤可多卖2分钱,因此每年可多卖400元,使用粮仓降耗8%(每斤玉米1元),全年可降低损失1600元,以上两项即可为农户每年增收2000元,因此农户在粮仓购买当年即可收回成本。与此同时,国储粮中干粮的比例将有所增加,为国家节约的烘干用煤电费用、减排二氧化碳的环保费用以及库存管理费用等综合成本每年可达到1200元以上。总体来看,一套使用期限为10年的粮仓,可为国家和农户增加收入3.2万元。

四、社会效益

(一)科学储粮意识提高

从时间上来看“十二五”规划实施即将结束,随着项目的推进,农户在使用科学储粮仓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科学储粮为自身带来的益处,因此农户的科学储粮意识逐步提高,粮仓的推广形式逐渐由政府主导宣传转变为农户主动报名购买。科学储粮仓的外形美观、坚固耐用,在为农户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的环境形象。

(二)储备干粮节能减排

经初步测算,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实施的5年中,将减少化肥使用量为7.5万吨,能够减少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以及水源污染等问题。在东北地区,还将降低因处理高水分粮食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储藏。

(三)保证粮食安全供给

大范围推广和实用农户科学储粮仓等同于再造“无形粮田”。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储备安全一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国家粮食安全已上升为各届中央政府所应研讨的战略问题,降低粮食损失、提高粮食质量,在无形之中降低了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国家粮食安全隐患。

在《“十二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规划》的推广过程中,政府主导、企业执行、人民受益的模式已基本形成,此模式可复制到其他关乎国计民生领域,其示范效应为其他行业安全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旭光,王若兰,刘宁.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模式的探讨[J].粮食储藏,2009,(02).doi:10.3969/j.issn.1000-6958.2009.02.013

[2]兰盛斌,马晓平,许胜伟. 我国农村储粮问题探索[J].粮食储藏,2006,(04).doi:10.3969/j.issn.1000-6958.2006.04.015

上一篇:住院欠费管理在公立医院中的分析 下一篇:提高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