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分析及其启示

时间:2022-06-02 01:49:18

我国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分析及其启示

【摘 要】本文首先将介绍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重点分析我国高校经费运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高校经费筹措与运营机制的特点,最后给出相应的启示,指出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应当向着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迈进,不断提升高校的融资能力,改变以往单一的筹资模式。同时,在经费运营方面,也要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来达到学校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经费;运营机制;财务管理

一、高校运营机制的内涵

(1)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概念和相关研究。(2)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概念。高校经费运营机制,就是在有限的资源前提下,通过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来达到高校财务目标乃至高校教学目标的一种机制。(3)高校经费运营机制的相关研究。黄海波(2011)认为高校资金运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高校经费运营管理存在制度缺陷,国家作为高校经费的主要供给者,不对学校进行财务管理与监控,而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却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第二,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学校对经济活动的深层次监督不够,另外内审机制不健全;第三,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二、我国高校经费运营机制分析

明确了高校经费的筹措机制,了解高校经费的来源途径之后,我们有必要在这一基础之上,采取合理的经费运营举措,以求高校经费运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提高,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顺势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就成为必然。(1)高校财务管理方法分析。一是高校财务目标管理法。二是高校财务应变管理法。三是高校教育事业经费使用效益管理法。四是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管理法。五是高校创收效益管理法。六是高校财务外延效益管理法。(2)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分析。第一,财务风险。一是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是指一个高校的财务状况在进行中长期平衡的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二是高校债务风险。高校负债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三是校办产业风险。其一,校办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二是与校办产业相关的高校连带责任风险。其二,经营风险。资金的筹措到位,能使新校区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而在建设过程中,资金运营风险却又暴露出来。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二是缺乏管理经验与能力。

三、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启示

1.在经费筹措上的策略选择。第一,增强高校的市场观念,形成多元化的筹措方式。第二,提高高校市场运作能力。

2.在经费运营上的策略选择。(1)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治理结构,首先需要明确责任,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端正投资动机。(2)建立和完善大学内审机制。加强高校内审工作的研究,建立高校内部审计组织。内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检查、监督财务部门或者有关经济责任人的问题,而是着眼于整个学校的全局目标。客观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增加了内审的风险性。因此,开展“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势在必行。(3)优化筹资结构,降低高校举债风险,合理控制高校负债筹资规模。多渠道发展,提高还款能力。除了单一地向银行借款、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外,高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4)建立良好的“银校合作”关系,寻求商业银行贷款支持。高校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联系,在贷款利率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优惠政策,力求降低贷款成本。(5)做好招生预测,提高办学质量。高校在进行投资前,应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并进行严格论证,保证高等教育扩张的步伐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不能盲目扩张高等教育,防止投资过度。(6)加强财务管理,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适时监控高校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就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7)创新高校财务管理方法,遵循开放性、应变性、效益性原则。通过预测、决策高校财务目标,来确定高校财务管理方案。

本文介绍在经费运营方面,也要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通过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来达到我校教学目标。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应主动面向市场,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并管好用好资金,为高校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有力的条件。

参 考 文 献

[1]黄海波.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1(2):237~238

[2]胡信生,拓东玲,王希文.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防范[J].高等农业教育.2005(2):40~43

[3]司艳萍,李芳.中美高校内审比较[J].中国内部审计.2005(6):65~67

[4]余红柳.高校负债原因探析[J].南都学坛.2008(6):139~140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淮阴工学院高教项目(编号GK200811)和淮阴工学院青年基金(编号351707059)的资助。

上一篇:浅谈科技馆管理观念的更新 下一篇:中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