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

时间:2022-06-02 01:31:28

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

摘 要 中国制造企业并不缺乏通过创新“成为行业第一”宏愿,但与这种宏愿相映成趣的,是对工业设计诸多误解。工业设计不是创新的附庸,也不是创新的某个局部。与技术研发一样,它是创新的基本元素,而且在整个创新活动中起着协调和粘合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制造 中国设计

中图分类号:I267 文献标识码:A

工业设计本身需要精准地把握住消费者看得见的需求和说不出的需求,并能够不拘一格地寻求解决方案来满足这些需求。即使是成熟的市场里,当基本技术已经完备,现有产品的形态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设计往往也能够创造“尖叫”,创造“感动”。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说,希望通过技术来实现价值飞跃的机会微乎其微,当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基本功能上趋同时,工业设计就最终决定了谁能够最终赢得消费者的欢心。所以,对于大多数处于成熟产业的中国制造公司来说,单纯地进行加工式制造,自然只能徘徊在产业链末端;而如果通过设计来提升或是重启制造的价值,中国制造企业有可能踏上一条崭新的成长路径。

1由中国制造看中国设计

中国做为世界加工基地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看了美国近期的对本土企业的介绍,也感到我们本土企业的危机感。在新兴的美国制造业中,他们的生产线已经是很先进的了,不光是操作工人的数量减少,而且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多元化的产品背后,生产线就可以依靠智能化的操作自动完成多种产品的安装。在国内这样的工作都需要人工去分类和独立完成。所以中国制造在现在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优势,但在不远的将来就很难说了。对于拥有这么大的制造业来说,设计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世界交流和竞争,但是本土的设计究竟能否形成大家经常讨论的中国风,中国设计呢?

中国不乏以单个产品到国际上拿大奖的企业,但几乎没有能持续推出在设计上具有创新性产品的公司,原因在于,单个产品的设计可以因为拥有某个天才的设计师或与某个优秀的设计公司合作而产生,但只有稳定的制度、流程和创新生态系统,才可能持续不断地创造超越实验室产品的创新性产品。换言之,公司在设计产品之前,必须设计出良好的制度、流程。而要设计出适合于设计创新的制度和流程,并且让制度和流程有效的运转,公司必须要有明确的设计战略和设计文化,让设计精神成为统摄产品和流程的“隐性操作系统”。否则,令人眼睛一亮的产品设计只能是昙花一现。

2 中国设计的必然性

通过设计来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及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是新兴市场里崛起的世界级企业的重要成长途径。在成熟的产业中,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的产业位置,后来者希望通过技术的突破来改变势力范围已经非常困难,对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现有的产业格局已经相当完备,技术的所有者牢牢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只好承接价值链底层的工作。这时候,设计则成为产业中差异价值创造的核心手段。在追寻解决方案的路径中,工业设计不只能够刺激产品在结构、功能上的进步,还成为了技术研发的催化剂。特别是在成熟的市场里,核心技术已经基本完备,这时候以明确的问题为导向而进行周边技术的研发,既是行业追随者能力所及,也更能有的放矢地实现价值突破。对于中国制造来说,相比起高昂的研发投入,设计是一项低成本的创新。如果意在改变世界工厂的形象,工业设计在中国的使命不应该是生产更多跟世界上雷同的产品,而应该是在诸多限制条件下,创造性地满足金字塔底层市场中的隐藏的需求,这些需求不需要颠覆性的技术,却可能通过精心的设计来满足。

3 中国设计的潜力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底蕴在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如世界著名的设计师高登・布鲁斯所说,中国的折扇就是一个代表在限制重量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突破的例子。如果让人有一把这样的扇子:可以随身携带、拿起来轻巧,不占空间、放置方便、而且不能用昂贵的材质,使用的时候又要有足够的扇面?于是就诞生了折扇。中国的陶瓷设计、明式家具设计等设计也都是文明遐迩的。这就是中国文化折射出的中国风。设计要面对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限制条件,而优秀的设计就表现为在满足各种限制条件的同时满足人的需求。设计了折扇的中国人应该在今天设计出更多比折扇更让人叫绝的产品。如何利用好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之于设计之中,就是中国的设计师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工业设计所创造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对产品性能的提升上,更能够创造出突破性的产品。而往往这样的产品出现,也许不是因为技术上和制造工艺的门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沿着现有的逻辑去思考,而是从客户说不出的隐性需求入手,发现一墙之外豁然开朗。所以设计师不能以为自己会操作几个软件,痴迷与做出绚烂的效果和十足未来型的不定性的产品。那样只会作为一个设计匠或者就是做图机器了。所有的设计根源还是来源于生活和社会的需求,对市场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对文化的反复研究,有不少设计能够把古典和现代做有机的融合,这就是做了有效的尝试,但是困难之处在于我们对自己定性的控制能力,没有人能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而长期不改变的,要不然就不会得到认同,就会形成对设计的怀疑。为了对客户和业主负责,设计师真的要具有开拓和进去的精神了,我们不能鄙视自己的设计更不能放弃学习的精神,要勇于参加社会时间,和企业各方面的精英们去研究市场、研究消费的心理、跟进时代潮流、咀嚼文化内涵。拿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去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

让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成为发展经济的原动力,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杜安・普雷布尔和萨拉・普雷布尔.艺术形式[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通过阅读获得心灵救赎 下一篇:让反思成为班主任向专业化发展的推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