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丰富物理课堂

时间:2022-06-02 12:18:54

用生活丰富物理课堂

摘 要 农村地区的部分教师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意抛弃旧观念。课堂教学手段固定在很原始、很老套的模式上,只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跳不出教材的圈子;不探究物理与生活、生活与物理的内在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不丰富,学生听课如嚼蜡。这部分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合理应用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生活 丰富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035-02

每每做完一件事情,都不免要用“效率”和“效果”两个标准来加以衡量和判断。物理教学活动亦如此,每当教完一单元对学生检测后,说道效果,老师往往沮丧摇头:“物理好教不好考哇!”问问学生,神情跟老师如出一辙,他们克隆了老师的那句话:“物理好学不好考哇!”反思这一现象,根本原因不是教师不尽力,也不是学生不用功,而是老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意识都没有“接地气”所致――老师抱本而行,学生死啃书本。教和学都违背了物理学科的根本原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大多数实验是生活实践和自然现象的翻版,所以,物理老师要以《物理新课标》为教学行为指针,透彻专研教材,了解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时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曾有过的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来丰富物理课堂,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知识点落实更具体,学生操作能力更强,教师的教学效率更高。

一、现行农村物理老师教育理念分析

许多人,不是不接受新观念,而是不愿意抛弃旧观念。就拿教学工作来说吧,我们农村地区相当一部分物理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国家倡导教改、实施教改多年,但课堂物理教学还是“以本为本”的教材观。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教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教;教材在这些老师手里就成了“圣经”,甚至认为教材就是完美无缺的“宪法”,必须恪守。把自己的教学手段固定在很原始、很老套的模式上,跳不出教材的圈子,授课时对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甚至教材中的例子也非得按原文照讲,生怕有半点疏漏,必须把教材中的一切全部灌给学生。自己费了不少力气,满以为都讲清楚、讲明白、讲具体了,一学期下来,常为自己“全面”完成教学任务而庆幸,可是学生步入社会,就不知道怎样生存和生活,更不必说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对人生的价值取向、价值定位非常迷茫。这类老师,从本质上讲,没有思考过学生要听什么,要学什么。自己讲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疏不知学生听课犹如嚼蜡。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对教材打过这样的比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务必领会这一点;手中的教科书,只不过是实施《课程标准》《国家课程计划》的一个蓝本,老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在用教材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事例来衔接教材知识点,让学生在生活经历、自然现象中找到切合课本的东西,把学生学习的思绪带入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死寂沉闷的说教课堂为生动活泼的学生参与课堂。现代课程论强调:教科书与其它教学材料、老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综合构成开放性的系统。这说明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绝对不是唯一资源,教材是有开放性和弹性的。

二、教材教法之管窥

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新课标》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旨在让学生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办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物理教学中,针对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收集资料,指导学生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获取知识的灵活性。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用“在自然中……”和“在生活中……”两个文本开篇阐述物理,就给师生点明物理学科内容涵盖了“自然的”和“生活的”两大方面的主题,这既是学习的主题,也是教学的主题;物理科学内容分为三大一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分成十四个二级主题。这十四个二级主题,或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授课时,老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轻松获取物理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对生活的态度、对价值观的取向等。

所以,物理教师对教材要做到精准把握和定位。根据我二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使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肤浅认识,可以用之丰富物理课堂。

(一)精准定位物理教材的地位

学生手中的物理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它具有功能性和评价性,特别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此,教师对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以及建构知识点的文本、图片要非常熟悉,编者的意图要把握。教学时结合文本图片、文本例子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生活实际、自然现象引进课堂,比如:在探讨“物质”这个主题时,在学生了解物质三态的基础上,更要渗透新材料的发展与物质的必然联系,让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明白“物理就在我身边”。

(二)灵活处理教材的使用

教材的编写虽然有编写者的意图,但使用教材者可以挖掘其精神本质,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内部联系,灵活处理教材流程。比如:在教学《力》一节时,我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力的作用效果入手,把抽象的力具体化后再进入相关内容;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也可灵活,譬如:在教学《动与静》一节时,我们可以从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引入,又可以用文学、美术、音乐来诠释动和静,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既贯通,又补充,达到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知识建构的整体推进。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身边”。

(三)拓展教材内容

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时,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拓展课堂,是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对手中的课本、课外资料的应用,配合本地学生与生产生活实际,可以补充一些现实材料,或课堂使用,或社会实践活动使用,学生信息量增大,认识程度加深,兴趣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如:在教学“密度”概念时,拓展讲解公式%j=的意义时,强调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它既不与质量成正比,又不与体积成反比,物质的特性是不变的。再如,在探讨《阿基米德原理》后,教材只给出文字结论,教师可给学生抛出公式F浮=G排和F浮=%j液gV排,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并要求学生课外完成一份关于浮力探究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就在我身边”。

作为物理教师,应深入钻研物理教材,合理使用物理教材,科学使用物理教材,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原有的“平面教学”模式转化为“立体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更轻松、更有趣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让自己在激情洋溢的情景中教学物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老师、学生不再做课本的奴隶,而做课本的主人。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校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生活。

上一篇:浅谈英语创造性教学 下一篇:以《乙烯的性质》为例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