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也需要背诵

时间:2022-06-02 06:43:04

物理教学也需要背诵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理科只需要理解、分析、推理、演算等等,对于“背诵”,认为只是文科的学习方法,其实不然。现代的各分支学科相互之间不是绝缘的,都在边缘部分交叉融汇,没有十分清楚的边界,对于各领域知识的学习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对中学物理的学习,其主要的学习方法当然是实验、观察、分析、推理,但也离不开适当的“背诵”。笔者对两届初中平行班学生作过比较,参考数据如下:

学段强调背诵的班不强调背诵的班2010届第一学期(1)班平均成绩66.1(2)班平均成绩49.5第二学期(2)班平均成绩69(1)班平均成绩53第三学期(1)班平均成绩76.2(2)班平均成绩60.1第四学期(1)(2)班平均成绩79.62012届第一学期(3)班平均成绩70.2(4)班平均成绩54.8第二学期(4)班平均成绩71.5(3)班平均成绩57第三学期(3)班平均成绩62(4)班平均成绩48.2第四学期(3)(4)班平均成绩73.5通过对以上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强调背诵班的平均成绩远远高于不强调背诵班的平均成绩;同一个班强调了背诵,成绩上升明显,通过反复比较实验,物理教学中还是应该加强“背诵”教学。

一、学生“背”什么

在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背”定义、定律、定理、推论、公式、重要结论、各物理量的单位及其进位关系等等。如果不能在脑海里记住这些知识,做题时需要用到的定律、公式等,一个也想不起来,怎么做题呢?当然是束手无策。实际上,所谓的基础知识,都是要求要记在脑海里的,否则谈不上应用基础知识。

二、怎样背诵

1.实验操作是物理背诵的基础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以一定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的。背诵物理公式、定律等,应进入到物理情境中,进行实验操作。这是物理知识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地方。常有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到多年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的时候,他不但能准确地回忆出知识本身,而且还不由自主地想起教师当年讲课时的音容笑貌、实验装置。针对这一点,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十分注重物理情境的创设,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而且有意识地把实验操作的机会留给不喜于背诵的学生。这样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认知,就能更加深刻。

2.对比联系是背诵的有效方法

防止遗忘的有效方法是:把不同部分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进行对比记忆。物理学中某些不同的研究对象,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但它们在形式上或研究方法上可能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地方。比如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上课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比这两个物理概念的异同后,总结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样学生很容易记忆并区分这两种力。物理知识本身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引起混淆的不是客观的知识本身,而是学生主观认为的那种相似性。为了克服这种混淆,先要深入理解概念的物理意义,不仅要记住它的形式,更要明确它的本质。对课本的知识体系要了解,对学生易引起混淆的概念、规律,要事先进行估计,适时加以对比,指出区别和联系,并事先分析可能出现的错误形式及其原因。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强调V排是物体侵没在液体中的那部分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不变,浮力F浮也就不变。同时与液体压强公式p液=ρ液gh作比较,公式中p液随侵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增加而增大。通过对比,学生对液体压强和浮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如何抓好“背诵”工作

每章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指明要背诵的内容,每周固定两个时段,让学生背诵,每个时段大约半个小时。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利用课外时间让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背诵情况。教师在上课时也要有目的地检查学生对要求“背诵”内容的背诵情况。在每章节检测题中有意识地多出现一些背诵内容,让学生尝到“甜头”,激发兴趣,背诵的情趣就越来越大了。只有记住了基础知识,才能进行理解、分析、推理。

所以,“背诵”教学也是理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究 下一篇:《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