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文言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06-02 03:14:11

农村初中文言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之一,也是初中语文考核中的重点。初中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优秀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能使学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途径,以期能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88-01

1.利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我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文言文,但文言文真正入门还是在初中阶段。而初中阶段的文言文相较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无论是深度还是篇幅的长度,或是文章题材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大部分的初中学生会觉得文言文比较难学,甚至有一部分同学还会产生畏惧的心理,逐渐的丧失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选取适合文言文朗诵的音频文件,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沉下心朗读,还能使学生慢慢进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之中,进而对文言文更加深入的理解。

2.多形式朗读,培养学生朗诵文言文的语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在创作文章的时候,尤其注重文章的格律、音调的起承转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会发现文言文大多都是朗朗上口,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朗诵。在进行朗诵时,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而增强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1 教师做好表率。教师是引导学生前行的引路人,也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做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更好的学习文言文知识。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要不断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并且清楚每一篇文章的基调、在朗读时应当采用什么样的腔调、把握好语句停顿、重度部分。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东西。因此教师可以进行表率性的朗读或是领读,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

例如:初中文言文《阿房宫赋》,文章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此类文章在朗读时,需要把握文章的基调,在朗诵秦朝荒淫无道导致亡国之处时,语调中应当带有一种悲愤慷慨之感,在朗诵到阿房宫化作废墟之处时,语调中应当带着惋惜和落寞之感。

2.2 学生自己朗读的技巧。学生在自己朗读文言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速过快"、"没有情感",鉴于这种情况,学生可以自己选取较适合文言文的音频文件,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进行朗读,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学生朗读时的速度,并且还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文言文的意境,逐渐找到文章应有的基调,找到正确的语感。并且学生还可以和同学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双方互相提出建议,共同进步。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己组织举办朗读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朗读,进而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3.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

受传统教育影响,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实则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这一主体而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

3.1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通过朗读教师可以清晰的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并且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进步。

3.2 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全班同学讲解课程。学生通过对文章知识点的整理,会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学生对课文的讲解,一方面老师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学生对文章的了解情况,对学生模糊的知识点更加清楚;另一方面上讲台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自信感。

3.3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可以通过书面或是口头的形式分享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还需要注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龙步兰.浅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现代阅读,2012,2.

上一篇:探讨先进控制技术在炼油化工行业的应用 下一篇:MOOC环境下大学数学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