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2 01:44:34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城镇化进程推进过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社会保障缴费多、法律制度缺失、思想观念不认同几个方面的现状入手,结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索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户籍所在地,来到城市进行工作和生活,他们被称作“农民工”。 农民工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却从事着非农产业。在城市,他们从事着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的体力性工作,向往着城市生活,却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成为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尽管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划分为以下四种,即“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和“农保模式”,但我国农工民工社会保障仍不容乐观。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障缴费多,转移难

目前社会保障所缴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纳的基本 养老、医疗和失业三项保险费平均为工资总额的28%,个人缴费为8%。对于这样的分配比例企业和农民工个人均感到负担太重,造成了个别企业逃避缴纳保障费用,农民工个人也不愿自主缴纳。这种高门槛的社会保障过高,严重影响了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参保的积极性。

此外,现行保障制度中,保险关系转移难也造成了部分农民工被迫退保。农民工就业状态不稳定,当他们在跨地区流动时,按照规定只转移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社会统筹资金不能转移。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以落实,很多农民工因此只能选择退保,来到新工作单位再行参保,反反复复直接损害了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同时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

(二)法律制度缺失

一方面,立法缺失。由于当前我国关于农民工权益保障所立的法位阶较低,效力等级不够高,没有很好的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力。在一些地区有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规定甚至是通知,或者是决定,而且使用的大都是口号性或号召性的语言或参照或比较原则的规定,操作性不强,不仅法律效力等级低,而且其权威性不够,在实践中很难执行。

另一方面,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在劳动监察部门中,人员不足、经费不够、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加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本身所涉及方面很多,对农民工问题执法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面对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的行政不作为,使得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

(三)思想观念不认同

目前,有一些地区频频出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用单位侵害的现象,从主观上来看,与其思想上的不认同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农民工自身往往文化素质低,多从事体力和技术简单的工作,国家政策和基本规范不甚了解,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一些农民工也不敢冒着丢掉饭碗的风险向用人单位提出参保要求。这就使得其合法权益被侵害。

二、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一样也面临失业、工伤、职业病等相同的风险。只有建立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农民工无后顾之忧,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三农问题”的尽快解决。

2、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农民工对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拉动内需,做出了很大贡献,已成为强大的改革力量。大多的农民工被排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使得他们容易在遇到生活风险时铤而走险,成为城市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农民工群体的稳定,牵涉到农村和城市的稳定,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

3、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长期目标的需要。目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建立城乡统一的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发展目标。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工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考虑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必要的。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1、实行“低门槛、开放式”的社会保障新计划。出台针对农民工特点的“双低政策”,即“低基数缴费,低待遇享受”,大幅降低农民工的缴费水平。具体做法是,一般企业以工资总额的70%作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用人单位18%、农民工个人8%。另外,可出台相应政策,保护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使其养老保险关系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参保人员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其流动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2、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首要原因。只有取消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公民迁徙自由,才能使一部分工作稳定和有能力的农民工逐步在城镇落户,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最终解决中国的 “三农”问题,消除社会保障领域存在的二元现象。改革户籍制度,能够解决一元的劳动力市场和二元的经济发展的矛盾,形成人人平等、公平竞争、尊重个人选择的市场迁移机制,使一些有能力的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获得城市社会保障,而不是作为一个群体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3、加大法律保障的力度。一方面,要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保护。立法保护可以把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其成为司法和执法的依据。目前我国劳动立法中有关农民工的最高立法是《劳动法》,其中却也存在很多漏洞。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农民工权益保障法》等的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尽快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劳动关系方面的权益保障法制体系。另一方面,保障农民工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关键是要加大劳动执法和行政检查监督的力度。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强化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劳动保障监察的职责;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员队伍建设,扩充人员,加大投入。

4、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实施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通过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政治参与能力,同时加深对社会保障政策的熟知度。

培养农民工法律意识,使其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一要不断提高农民工文华知识水平,培养其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二要政府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更深层次地了解法律的保护作用;三要建立组织机制、加大维护力度,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法律援助;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为农民工开辟维权的绿色通道。只有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保护意识和能力,知法、懂法、守法、依法,才能争取有利局面,促进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有效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合理的解决此问题,需要从制度层面、法制层面和思想层面提高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从全方位多领域寻求其构建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关怀.劳动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第二版。

[2]徐增阳.弱者的权利.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J]. 视点,2006,(1)。

[3]张艳萍.转型期农民工的形成及其保护对策[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5)。

[4]中国努力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J].人权,2002,(6)。

[5]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缺失分析[A].社会保障论坛[DB/OL]. 北京劳动保障网,2004-08-20。

[6]谢德良.建筑农民工法律援助授案完毕 500民工讨回欠薪 北京娱乐信报,2004-09-07。

上一篇:浅谈嫁接对茄子栽培及田间抗逆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东北秧歌和其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