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时间:2022-06-01 11:22:22

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它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这场革新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能顺利推行《课标》,体育教师必须实现以下的角色转变:

一、从《教学大纲》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都是按照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目标、建议执行,这种教学模式单一,未给体育教师留下发展空间,而且被动去执行。《新课标》虽然也规定课程内容、目标、建议,但它只是从宏观上规范我国体育课程,而微观上把具体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选择权交给学校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要求和学校场地,体育设施等具体情况,对课程进行自主筛选、调配、整合,成为课程的决策者。

二、从“教书匠”转变为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者

《新课标》的执行必然使教师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用自身经验和现存的知识来解决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探索和研究,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研究者,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之中。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只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为此,体育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执行者,教师更应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四、从课堂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传统的体育教学突出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权威性,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知识,而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观念更新,从原来单一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五、从运动实践课教师转变为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师

从前的体育课只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把体育课上成专业运动队的训练课,课堂气氛沉闷、死板,不活跃,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这样以来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要求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快乐中学知识,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以愉悦的情绪或兴高采烈的心情去接授知识,所以说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和锻炼的快乐,这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

体育教师要实现以上角色的转变,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学、研究、创新、反思、总结和实践能力,并且有较高自身素质,这些正是当代体育教师所追求目标。

上一篇:李彦宏无人驾驶首秀引发争议 下一篇:龙凤胎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