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01 10:09:32

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逐步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无疑给美术这门欣赏性较强的学科增添了艺术的审美性、情趣性。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功地突破重难点,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师生双赢的最佳局面。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72-01

应用美术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世界,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而多媒体的出现,成为了美术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一个好的课件不仅可以有声有色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存在的兴趣。”在美术的多媒体教学中,它可能提供视觉、听觉通道的信息,提供色彩、动感、音乐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去。如在教授《雕塑》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动画,画面一出立即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其很快地进入了故事情境中,记住了故事情节,对后来的教学欣赏及讲析都有很大的帮助,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欣赏画面,创造情境,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意蕴的境界。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让学生直观地感觉美景即在眼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激起强烈的审美欲望,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如在欣赏唐朝画家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一课时,我通过播放作品让学生一睹游春美景,游船荡漾在碧波之上,学生很快地入境动情,感受到独特风光。图文并茂,激起学生了解唐代作品描绘游春情景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认知氛围。然后再让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也理解了文人画家追求与自然融一,追求人格的“内在超越,远离世俗”的理想境界,化深奥为浅显。同时激发了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情感得到升华。

三、利用多媒体,动静结合,化难为易,巧妙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一)图片的展示

图片能够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觉,图片展示在美术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首先,所选用的图片,要有清晰的画面,有一定层次感,色彩感也要强,并可适当插入部分有动态的绘画过程(如录像)。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进程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方法。如明代沈周《庐山高图》寄情山水、以景拟人的立意独具匠心。但对没有见过庐山的我们来说,很难在头脑里形成一幅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的画卷,无法激发美感,并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时播放优美的庐山风景的画面,使无声的语言描写变得可感动态、色彩明丽的美景,那“高远幽深”“高山仰止”等奇特风光尽在眼前,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真美啊”。教师再通过画面作品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

(二)音乐渲染,品味语言美

音乐是有声的语言,它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美术课上适当播放适合作品的乐曲,能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中,调动其感觉、知觉,对作品的形式悉心揣摩品味,悟出其美妙之处,这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有效手段。如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以配上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曲调优美、流畅多变、有江南韵味的音乐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学生从画面上更能领略到富春江清新自然、秀美的特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渴望追求和平、安宁的思想感情。

(三)合理穿插二维、三维动画

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教师经常需要用抽象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如果这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适当的动画,便会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象化,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比如在教授《色彩的世界》一课中讲到“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不是特别理解,课件中可以设计一段动画“一个人背着一个白色的木块走过,神情很轻松。又背着一只同样大小的黑色木块走过,看起来又累又重”,画面夸张,以说明黑色比白色给人以沉重感。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刚才的意思了。但在运用动画的时候,穿插要适时适度,要做到少而精。

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解决。但作为先进的电教手段,它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我想随着电教媒体的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也随之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王希华.现代学习理论评析.

[2]肖成全.有效教学.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探析 下一篇:双要素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