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要素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23 12:08:43

双要素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

[摘要]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保障作用,力求达到激励效果的一种教育经费使用体系。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在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后,要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体系。本文在原有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基础之上,尝试从新的角度构建双要素研究生奖助体系

[关键词]奖学金 助学金 双要素奖助体系 奖学金体系 助学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82-02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发展现状的研究,借鉴国外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发展经验,新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不应该是平行循环的体系,而应该是上升的螺旋型的体系。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建立起双要素奖助体系,其包含两个体系,即奖助分离体系和师生互动体系。这样的设计将促进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令广大的研究生真正从中受益,为研究生导师解除后顾之忧,为学校建立新的奖助学金管理模式并拓宽资金渠道。

一、奖助分离体系

(一)奖助分离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奖助分离,简单说就是将奖学金体系和助学金体系彻底地区分开来,但是这其中的意义远大于此。奖助体系的彻底分离,可以理解成为对人才培养的两种新思路。研究生的培养是以为国家培养高新尖端人才为最终目的的高层次教育,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资质各不相同,不可否认,即使每人付出了同样多的努力,也不意味着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科研领域都会取得较高的成就。因此研究生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免毕业后迷失方向,这种教育思路也是每位研究生导师都在关注和思索的问题。奖助体系的分离,意义在于从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学生培养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即培养优秀人才和培养卓越人才。

奖学金体系主要服务的群体是科研能力强、具有突出学科领域科研天分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认可,激发学生更高的科研热情。奖学金作为一种对高尖端人才的认可使其产生科研动力,对于造就更多的卓越人才也极具重要意义。助学金体系主要服务的群体是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个人特点是努力学习学科领域内的知识,积极配合和协助导师的工作。与科研天分较高的学生相比,这种类型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为其提供相应助学金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

奖助体系的分离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完善是非常有益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出个性化的考量标准,将有效地避免学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与此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和优势。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摆正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对我国现有的人才体系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对于研究生而言,也能更加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早日成才。

(二)奖助分离的执行方案

奖学金管理体系的主导者是研究生导师。奖学金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嘉奖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的研究生,是对研究生取得学术成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奖学金体系由研究生导师主导的原因在于对于学术成果的审核和评价,导师是最具发言权的。不仅如此,导师可以根据研究生日常的科研表现,客观公正地对研究生的学生表现做出综合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奖学金的评定不可以采取一劳永逸的做法。因此,在构建的双要素奖助体系中对于奖学金的管理提倡“滚动管理机制”。如果在一年内,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导师要求的标准或者在学术研究上毫无建树的话,可以采取“滚动管理机制”,当年的奖学金自动滚入到下一学年,并在下一年一起发放。这样的做法更能激发起研究生的求知欲望,而下一年是否符合领取奖学金的资格,最终由导师评定。因此,导师在评定的过程中也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评定标准作为参考。

助学金管理体系的主导者是研究生。助学金主要是对刻苦钻研、尽心尽力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的研究生的鼓励。在助学金的评选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发挥研究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多参考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应当尝试在研究生中成立“助学金评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由研究生推举产生,委员会的职能是在初期对助学金申请者的平时表现进行全面考核,然后对获得助学金的名单进行公示,并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调查和了解。

二、师生互动体系

师生互动体系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丰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资金来源,其最终目的是赋予双要素奖助体系“自主造血”功能。各高校应当借助导师和校友会的力量,通过与企业以及个人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协作机制。导师在参与一些由企业主导的科研项目时,应为学校积累人脉,争取企业为学校的研究生创新基金投入资金,以丰富资金的来源渠道。作为对企业的回报,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例如:在产学研的合作领域,很多企业愿意以高校作为核心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托对象,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智囊团队作为强大的智力支持。此外,各个学校的校友会也是学校获得经费资源的重要渠道,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收到了校友回馈母校的丰硕成果,此举值得借鉴。在双要素奖助体系中,我们要逐步减少导师个人的资金投入,使导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和科研中去。导师可以通过个人的科研成就吸引更多的企业与高校合作,为奖助体系间接注入有效资金。这对我国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有效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师生互动体系不仅要调动研究生导师积极性,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感恩意识和回馈意识。我们在“奖助双因素体系”建立的初期可以尝试“回馈机制”。所谓回馈机制,就是资金的自主循环,研究生在毕业后的一定时间内,将在校期间获得的资助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给母校,同时给予师弟师妹一定的帮助。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忧患意识,也督促自己努力拼搏。

回馈的方式可以尝试以下两种:

(一)资金回馈

如某研究生A在校期间获得奖助学金共计2万元,在获得奖金时我们可以尝试与其签订相应的合同,在其步入社会3年后,每年向学校资助2000~2500元,5年内资助完毕。如在资助期后继续资助,校方可以根据其资助的数额成立相应的教育基金或对其科研技术方面的需求优先考虑。以此来逐步培养研究生的感恩意识和回馈意识。

(二)人才回馈

如某研究生B在校期间获得奖助学金共计2万元,在其毕业离校后有自我创业的意向,可以尝试与其签订人才聘用协议。研究生B可以根据个人公司的发展情况向校方提出人才需求和培养意向。校方可以根据情况对其所需人员进行选拔,同时B所属的公司应当保证一定数额的毕业生就业安排指标。在学长的帮助之下,不仅能丰富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而且能有效引导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研究生进入社会时具有更为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更加具有竞争力,形成一个“有监管、有独立、可持续、能创新”的独立造血系统。

三、结论

通过构建研究生双因素奖助体系,将有效地激励研究生发挥个人的研究潜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研究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形成极具特色的研究生学术传承精神。这对于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王仰麟,生玉海.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构建――以北京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4):42.

[3]靳希斌.学生资助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5(7):21.

[4]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73-74.

[5]美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及资助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3).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系统功能语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