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朗读教学

时间:2022-06-01 09:02:08

不可忽视的朗读教学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合理地安排读的训练,使学生在单位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朗读的技能与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做好朗读教学工作呢?

一、感悟内涵,注重主体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做到了因势利导,主体发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悟课文中的蕴含,读中进入角色,采取了生读、师读、师生同读,鼓励大部分同学进行朗读训练。从整体分析,读的过程不少,加强了读的频率,还是有些蜻蜓点水,不求甚解,不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缺乏指导点拨。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只是旁听,作了一下简单的肯定,用了好或者挺好、很好,具体好在哪些地方呢?师没有评析,学生也很少评价。这样对今后的朗读能力的提高受益较少,平淡读文,有华而不实之感,不能打动人的心灵,甚朗读方法得不到升华,甚原因就是重视了读的形式,没有注意诸多形式所达到的效果,怎样才叫读好师生就无从去品味,去探究,大部分学生出现了被动的听读,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调动起来,这样也就难以达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引兴趣,训思维

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其丰富的寓意与涵盖,所以我们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准,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的利用教材中文章所为我们创设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朗读的兴趣,并与课堂上的口语训练相结合,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们不是先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是要学生先去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从课文中寻找出答案。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对教材的反应及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结论,还要鼓励学生相互间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她们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接纳,并且还要学会对不同观点的反思及质疑。最后在相互沟通讨论中,取得一致的见解。在此时,我们应当适时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及必要的引导,我们以《祝福》一文为例,在朗读这篇课文之前,我会为学生先预设问题:“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呢”?在家可以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等课文朗读结束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引发学生高涨的朗读及学习热情,有些学生说,是因为她沦为乞丐,极度贫困而死的;有些学生说,是因为她怕死后被锯成两半,极度恐惧而死的;有些学生说,是因为她可爱的儿子死了,极度悲伤而死的。在此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并设法在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最后,学生得出一致的结论:祥林嫂其实是受封建礼教的迫害而死的。只有让学生保持这种热情,才能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抓重点,善引导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小语教材中,其课文大都具有情意性、形象性、韵律性等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掌握好文章的脉络,寻找文章中的情感点,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有能准确的找出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子,词语,令其既知晓了文章用词用句的准确及形象,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读者的心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以《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例,可以为学生播放幻灯片,或者录像等,这是学生看着大桥的全景,听着喧嚣的汽笛声,火车的呼啸声等,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对祖国的热爱!所以通过学生朗读,令其抓住了文章的特性,找准文章的出发点,又可以在朗读过程中表达出文章作者所赋予的感情。这样的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示范朗读时,要带着感情去读,把书面的语言变成感情语言,带着声音情感及表情去感染学生,这有把学生带入这样丰富的情感语言氛围中,达到提升学生朗读水平,并提升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为原则,这样的朗读教学,才能对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但是在朗读教学中,对各个年级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小小的船》,但因学生年龄小不可能读出《在大海中永生》的悲痛,《船长》的惊险、紧迫。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年龄层上表达能力的差别,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方法,读后如何进行评价等。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基本上把握了朗读的方法、技能,此时,应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联系的时间也是学生对课本理解的时间。

总之,一堂生动的朗读训练课,应是目标清楚而富有层次,其方法简单而富有成效,过程简洁而又具有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率不可忽视的朗读教学课。

上一篇:《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案例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