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之交互体验

时间:2022-06-01 08:31:28

新媒体艺术之交互体验

摘要:交互艺术源于国外,是一种通过人机互动或人人互动实现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以多维的感官体验,实用、节能、有趣。本文从交互艺术的起源出发,用笔者自身的体验阐述了交互艺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作出了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交互艺术;体验;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61-01

一、交互艺术的内容和形式

(一)交互艺术作品的初次体验

世人第一次接受“交互艺术”(INTERACTIVE ART)这个概念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从德国1997年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以“交互艺术”为主题的名为“ZKM”(CENTER FOR ART AND MEDIA)的艺术展览馆开始。随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少新媒体艺术机构相继成立,其中最知名的有位于奥地利的“AEC”(ARS ELECTRONICA CENTER)及东京的“ICC”(INTER COMMUNICATION CENTER)等,成立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事隔十多年,如今的“交互艺术”在欧美国家显然已经站稳了脚跟,成为当代艺术中世界注目的焦点。

国内的艺术家接触交互艺术作品相对较晚。本世纪初,在“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竟然在展厅门口打了一口“井”。这口“井”将数码艺术展览现场和上海城隍庙“连接”起来,两边的参与观众可以通过这口“井”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是以往的艺术家和参与者都无法想象的。

还有来自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引起了轰动,该作品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交互情境。参与其中的观众可以向设备吹气来实现交互过程。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水塘,会随着气流的长短和强弱而泛起阵阵涟漪。

通过这两个作品,参与交互的观众得到了极大的愉悦与满足。他们通过自身的感觉来控制艺术作品,通过超视觉的体验来理解艺术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是以前所有的艺术作品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两个作品为中国的艺术家带来无限的启发和灵感,随后的交互艺术作品创作便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二)交互艺术作品在各领域的存在和应用

近年来,交互艺术在国内各个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由以前单纯的展览馆中的艺术品逐渐走进了社会,走进到大众的生活中来。娱乐游戏,视听影音,商业广告,艺术欣赏等各方面,都少不了交互艺术的身影。

交互艺术在娱乐游戏中的应用最广泛。电脑游戏或是大型游戏机类游戏,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几乎少不了交互艺术的参与。设计师们为了吸引年轻人参与游戏,精心设计漂亮的游戏画面,或是新颖的交互方式,使人与电脑更完美的交流。他们通过动画设计软件将规划好的游戏场景以及人物角色制作出来,实现动画效果。再通过编写脚本,实现人与电脑的交互。最后通过改装电脑硬件,加装各种硬件,例如红外监控系统、预警系统、声控系统、气流感应系统等方式来完成。这些改装过的机器不用通过操作鼠标或者键盘来操作,而是运用各种更直接的方式,例如发出声音、肢体语言、吹气等。

真正受益的还有许多商家,他们利用交互艺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做出各式各样的广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就亲身体会过某房地产商的交互广告。当笔者走进营销中心时,发现推销者们不再拿着指棍,对着沙盘给顾客们介绍房子了。而是带领顾客们来到一间影音房中,当启动设备,只觉得身边鸟语花香,宛如走进了花园,随后身边景物开始移动,慢慢出现了住宅,喷泉,健身中心,游泳池等。就感觉自己走进了楼栋的大门,上了电梯,进了房间,最后在每一间房间进行环绕参观。

今年在武汉,笔者参加了一次新媒体艺术的展览。在一个名为“西厢记”的作品展厅中,有一个特制的舞台,上面不停的有人在演出“西厢记”,走近看才发现原来是投影在透明玻璃上的影象。观众可以坐在舞台对面的桌案上,一边翻看“西厢记”的电子书,一边欣赏舞台上的戏曲。当然,桌案上的有关“西厢记”的电子书也不需要用手指来翻。所谓“书”,其实是一个嵌在桌子里面的屏幕,屏幕两旁设有隐藏的摄像头,只要观众轻轻一挥手,屏幕里面的电子书就会自动“翻页”,并且根据挥手的方向向前或者向后翻。

二、交互艺术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和存在方式

(一)交互艺术作品在发达国家的存在方式

在许多欧美发达国家,人们进商场买东西也离不开交互艺术。例如,服装行业的商家们为了方便和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们提供了可以自动为顾客们“换衣服”而不用劳烦他们真正去脱的交互装置。顾客只须站在该装置面前,马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穿店里所有适合自己的款式的视频或图象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服饰了,方便、省事。当站在交互装置面前时,便自动触动了装置的红外感应系统,使装置里的内置摄像头自动启动拍照或者摄像的功能;随后,设置好的程序会根据顾客的体形和肤色自动为其搭配合适的款式和颜色,并进行合成处理,最后显示在屏幕上。整个过程听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只用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二)交互艺术作品在国内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潜力

大概五年前,我们就应该听说过“跳舞毯”这种玩意,并且很多家庭都用它来健身。它是一个可以直接插电脑或者电视的毯子,在电脑或者电视上安装了某些播放音乐和动画的视频后,通过指引,在毯子上面跳舞,以达到闯关的目的,最终实现健身的效果。可别小看这些看起来简单而普通的玩意,它可是经过了设计师精心构思,不断改进而成型的。每一套软件,每一个播放画面,每一段音乐,无不是交互艺术家们难得的艺术成果。

再看看我们身边其他交互艺术产物。现在很多高档住宅小区里面都会有交互的喷泉,当人们靠近喷头时,喷头便会随音乐节奏喷出水花,以供人观赏,待人离开后,喷泉则停止供水,以节约能源。类似的交互艺术还有公园里面斑斓的灯火,当行人晚间经过时,各种灯火立刻点亮,待行人离去,灯火又会自动熄灭。

另如,现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遭到严重的破坏,我们想呼吁民众团结起来保护自然环境。类似这样一个主题,交互艺术家所完成的交互作品的公众效应就可能大大的超过其他艺术家或科学家所创作的。因为交互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亲身感受到自己亲手破坏大自然所带来的恶劣后果,而单纯的艺术或是科技作品只能给一个结果,忽略了人们在其自作自孽过程中的感受。

交互艺术作品让参与者在人机互动甚至人人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触美”,让欣赏者对艺术品的解读由传统的视觉体验提升为触觉、听觉、视觉甚至嗅觉等多维的感觉,相信在未来的应用空间将有很大的扩展。

参考文献:

[1]王秋凡.西方当代新媒体艺术[M].万卷出版公司,2007.

[2]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作思维[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析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和语言创新 下一篇: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业主的专有权\共有权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