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01 05:40:57

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通过构建ERP信息化管理模式产生的竞争优势越发突出有力,而处于其核心地位的会计信息是否决策有效就成为同业竞争的关键。本文通过例举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正确运用,试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电算化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实现手段,其管理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更是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笔者就会计基础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作简要探讨,以期引起各业重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亟需规范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是指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其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

在广泛运用会计电算化后,财务人员除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原先的手工操作经常是在重复繁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财会人员仅需将数据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这时人们反而忽视了原先操作过程的细节,完全信赖于计算机,以致于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尽量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是我们会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亟需注意的问题。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电算化的运用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的规范和会计资料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不单是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更是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悉、了解及有效利用的权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运用的根本保障,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正常、安全地运行。

三、例举会计基础工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规范运用的重要性

1、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五十一条:记帐凭证的基本要求是:记帐凭证必须具备的内容;填制记帐凭证时,应当对记帐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记帐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者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 ,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除结帐和更正错误的记帐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帐凭证必须附有原始 凭证;如果在填制记帐凭证时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 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这些都是对记帐凭证如何填列作了详细的说明。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该如何深刻理解这些内容,下面举例说明:

(1)对损益类科目,平时归集发生额时应根据科目的性质来填列记帐凭证,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费用类作目,在平时发生时只能是借方金额,即使是冲销也只能用红字在借方冲销,在月底损益结转时才能从贷方金额转出;对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收入类科目,在平时发生时只能是贷方金额,即使是冲销也只能用红字在贷方冲销,在月底损益结转时才能从借方金额转出。这样在电算化中损益报表取数时就可直接取借方累计发生额,若不严格按照科目的性质来填制凭证,则报表取数就会出现严重错误,导致帐上的本年利润和报表中的净利润不符。

例如:若甲公司一月份共发生了管理费用30万元,因会计人员的疏忽将一笔2万元的管理费用记在了贷方,则电子记帐管理费用借贷方累计发生额都是28万元,损益结转时转入本年利润的金额为26万元,报表取数反映的管理费用是28万元,其他科目忽略不计,则报表利润是-28万元,帐上本年利润是-26万元,两者与真实的管理费用金额出入较大。

(2)对于应收、应付款项平时严格按照经济事项的发生,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如应收帐款的借方金额登记的是发生的应收帐款,贷方金额登记的是收回的应收帐款。若我们要查看电子记帐的应收帐款,贷方金额即是实实在在的收回的款项,不需要再查看明细帐就可一目了然,这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重要,因大、中型企业业务内容多、明细多、各方需要的数据与内容也特别的多,会计基础工作做好了会节约大量的时间与人力。

(3)对于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平时也应严格按照经济事项的发生,做相应的会计处理。如应交税费科目,借方登记的是实际缴纳的税费金额,贷方登记的是应计提的应纳税额,我们平时若按照这种会计方法来处理,就会又快又准确的提供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应纳税款和实际缴纳的税款。并且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应交增值税(或营业税)、应交城建税、应交教育费附加的贷方累计数之和和损益表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才会相等,也就做到了帐表一致。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记帐凭证会计科目正确的、规范化的填制会导致整个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它不仅影响我们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人员的信誉度,更有甚者会影响管理层的分析决策,投资者的利益或是信心。

2、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六十三条:各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 证券、往来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帐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我们应从手工操作的工作重心过渡到电算化操作的工作重心,经常对帐、看帐成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审核凭证时,一定要审核打印出来的记帐凭证并且手写签章,就做到了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就要求会计人员平时要多看帐,电算化下不是出完凭证就没事了,应首先查看每个科目特别是子目的存在是否合理,如我们以前有应交税费-交通重点建设附加,现在没发生交通重点建设附加了,是否是输错了科目,若应付帐款的有一子目出现了借方科目,我们应仔细查看明细,是多付了款还是输错了项,查明原因纠正;其次是常和往来单位对帐,而不是等到年底时才对一次。帐实相符要求出纳人员在当天的现金、银行凭证出完后,核对现金、银行日记帐帐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是否相符,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手工操作的会计处理流程到电算化操作的会计流程,从手工操作的会计工作重心到电算化操作的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无不要求着会计工作职能的深层次转变和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采用的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之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正确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环境的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都迫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深刻领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树立会计教育理念,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规范工作。

四、结语

信息时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正确严谨运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会计基础信息的质量,重视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操作规范和控制流程,为各方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会计资料,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效益,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2]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7号.

上一篇:浅谈《圣经》影响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折射 下一篇:公务员隐名出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