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际音乐城品牌优势 开发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

时间:2022-06-19 01:00:03

发挥国际音乐城品牌优势 开发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

摘要:哈尔滨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具有旅游开发的明显优势。本文从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概述了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分析了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而提出了推动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 音乐旅游 发展

一、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中外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音乐是极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如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年四季接连不断的音乐会足以让维也纳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旅游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也因悉尼歌剧院而蜚声于世,每年要举行约300场演出,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场所。而国内也不乏音乐旅游名城,如鼓浪屿被称为"音乐之岛",力促音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并建立了良好的音乐与旅游互动机制。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音乐作为旅游资源早已得到开发利用。在国际上音乐旅游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主打旅游品牌,并已形成产业。而在国内,音乐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和城市还不多,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二)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

音乐作为大众化艺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功能超出了精神范畴,悄然走进旅游等商业领域。如首都北京,北京国家大剧院自落成以来,就被称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让中国音乐发展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音乐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新兴的旅游资源,可以说,音乐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无限。

二、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及现状

(一)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

1.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创多项全国之先。20世纪初,中东铁路的通车,让哈尔滨成为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的窗口。1908年4月,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将俄国阿穆尔铁路第二营管弦乐队调入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中)东清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支交响乐团。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哈尔滨音乐发展的繁盛期。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歌剧在哈尔滨上演。1921年,哈尔滨最早开办了正规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共培养了近百位音乐家。1924年成立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培养出了以大提琴家鲍斯特列姆为代表的一大批侨民音乐家。盛况空前是对这个城市当时音乐发展最贴切的描述。

2.哈尔滨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化品牌知名度。1961年创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如今已成为专业性突出、交流性强、全国知名的音乐节庆,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对外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2010年6月,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称号是对哈尔滨城市精神传承、文明发扬的褒奖和肯定,提升了城市音乐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3.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使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重的音乐氛围。哈尔滨音乐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我市民营企业创作排演的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蝶》在全国各地及韩国上演;"中国交响乐之春--哈尔滨交响乐团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奏响;"COOL·哈尔滨大型风情秀"广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也崭露头角,如"南岗歌声"音乐会、松北"太阳岛之歌"文化旅游节等。哈尔滨真可谓是"人人享受音乐的城市"。

(二)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哈尔滨具备音乐文化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不足,尚未推出成形的音乐文化旅游产品。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为哈尔滨提供了丰富的可开发的音乐文化旅游资源,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中央大街等,而我们的现状是资源存在且品质较高,但音乐旅游产品尚无,除了中央大街外,游客可选的音乐旅游活动甚少。音乐活动与游客相距甚远。

2.哈尔滨缺少开展音乐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伟大作品在此上演。哈尔滨与之相比相差甚远,还没有一个能够接纳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巡演的标志性音乐大厅和歌剧院。哈尔滨音乐厅及哈尔滨大剧院建设项目已开始规划建设,但仅有两项音乐旅游标志性建筑,使得我市的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略显单薄,其他类型的音乐基础设施亟需完善。

3.音乐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哈尔滨虽然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还未转化为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进而发展为音乐文化产业。北京大剧院落成后,北京便提出了建设部级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而我们要打造国际音乐城、品牌音乐之都,让音乐与产业共同发展势在必行。

三、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对策

1.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应对音乐文化旅游在我市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给予足够的认识,充分重视音乐文化旅游的开发,在政策上扶持新兴的音乐旅游发展。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音乐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二是营造音乐与环境和谐的旅游文化氛围,如被称为建筑博物馆的中央大街,策划若干西洋音乐演奏处,使其与建筑文化和谐统一,带给人的完美感受。三是作为我市新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政府起到十分关键的监管作用,必须严格审核音乐旅游开发项目,严防盲目开发、重复建设,保证音乐旅游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品位,为音乐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以"哈夏"为统领,把"哈夏"作为音乐旅游主产品,打造哈尔滨音乐之旅品牌。"哈夏"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哈夏"当之无愧地应成为我市音乐旅游产品的领军者。而音乐旅游要实现四季皆荣,除把"哈夏"作为音乐旅游的主品牌外,副品牌打造也不可或缺,形成主副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打造副品牌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着重打造中央大街音乐之街。二是我市在全国首创的森林音乐节,延续了哈尔滨特有的异域风情和高雅艺术,应作为音乐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产品继续举办。三是开发地域风格鲜明的音乐文化资源。

3.将音乐元素植入四季旅游产品中,以此提高音乐文化的渗透力。在冰雪大世界上演的冰上舞蹈特技秀"COOL·哈尔滨",就是音乐文化与冰雪文化结合的成功典范。我市冬夏两季举办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两大重要节庆,应加大音乐与两大节庆的融合度,丰富节庆内容,增强哈尔滨音乐旅游的辐射范围和吸引力。户外音乐节作为新兴的、小众的音乐表现形式,极易被接受。我市所具备的森林、湿地、啤酒等旅游资源都可与音乐结缘,为音乐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土壤。

4.强力打造完整的音乐旅游产业链。音乐文化作为我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应该成为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的立足点。制定音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步骤,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特别是游、购、娱的合理统筹。同时,重点发展音乐旅游产业链的下游产业,以此凸显我市音乐文化优势。围绕建设中国音乐名城,谋划好哈夏音乐会、音乐文化主题街、中央大街音乐一条街等特色音乐品牌,构建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产品体系,将音乐文化融入新老城区建设中,强化哈尔滨音乐文化氛围,积极开发音乐旅游产品;培育音乐原创产业、演艺产业等旅游产业要素,推进音乐旅游业与科技、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切实拓展音乐旅游产业链。

作者简介:吴冬颖(1982-),哈尔滨人,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上一篇:再论交强险“无责赔付” 下一篇:论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