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提升的研究

时间:2022-06-01 04:05:44

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提升的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得以快速发展,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是关键。本文针对高职教师教学执教过程中存在的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进行调研,提出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以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师;执教能力;能力培养

一、引言

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教师需求的急剧增长,据统计,每个高职院校每年新增专业平均为3~4个,新专业每年急需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使得教师队伍迅速膨胀,因此,也必然导致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下降。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但执教经验不足,教师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大计。面对新的形势,教师的执教能力强,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如何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治学方法,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追踪最新的学术动态,实现教学目标,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执教能力分析

教师的执教能力从广义的角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在正确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执教能力涵盖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和教育能力。还涉及到为人师表的能力、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传授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笔者此文撇开了广义而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教师的执教能力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实践践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课堂的执教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执教能力和课堂息息相关。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表,这是在学生中做到一个调查。

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提升必要性

对于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的必要性的调查,面向全校学生30个班级。蓝色代表有必要,红色代表无所谓,黄色代表没有必要。绝大多数学生是赞同和认为教师的执教能力是非常重要,教师知识水平外应有与执教能力相关工作经验。职称高低与教师授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全部。就全校整体而言,80%多的学生认为执教能力水平是关键的。只有极少数持不赞成意见,认为教师的授课水平与执教能力无关。值得引起重视的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学生的满意度较低,还需进一步提高。在进行前期的学生访谈时,学生一致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新颖性、趣味性强、理论性的讲述结合了一定的案例,实践教学互动等学生的满意度较高,体现了学院教学的整体实力与水平。

三、执教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学生的素质、学习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原来相比都出现了较大的区别。教师必须选择执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和执教技能。提升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执教能力水平的意识

虽然学科知识交叉性在培养学生知识面广度、思维方法的交叉能力方面教师应用自如,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拥有较高的学位和较多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满腹经纶,学富五斗的人,未必就能上好一堂课。教师教得好,执教能力的欠缺,也就没有把知识正真传递给学生,学生收益很少。一定程度上,教师执教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实践践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能力,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质量教学的“均衡器”。

2.完善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

有些教师不是师范毕业的,没有学过教育学课程。如有二年工作经验而未学过任何教育学课程者,可允许其在聘用期间修完规定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等六门课程。在硕士的基础上再进修一年而获得的教育学学位或证书。国外的此类经验都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及教师资格认定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照。

3.建立教研制度

执教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以课程为载体的集体教研制度,由教研室组织开展集体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将执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为课题,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议,提出解决意见,调整教学方案后,再进行实践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群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学督导,构建督导长效机制,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严于督,精于导,才能达到抓教风,促学风,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空间管理上教师应注重教学环境的空间设计,每个学生置与自己的视野围内。在空间距离上,能够灵活地与每位学生顺畅交往。将课堂视为群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积极的课堂群体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执教能力的高低是教师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的关键。除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还要摸索教学规律,课堂学生的学情分析,探讨组织教学方面的新招和启迪等等。才能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执教能力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导,认真搞好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得以快速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崔静,侯延升.浅谈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及执教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

[2]高颜芝.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付宁,陈渌漪,白秀轩.高职教师执教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探索[J].职业,2014,12.

作者简介:

谭纯艳,女,53岁,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三十多年。于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学院,任教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两门课程。

上一篇:试述企业文化对团队建设的引领推进作用 下一篇:工业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