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思考

时间:2022-06-01 03:38:17

基于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改革思考

[摘要]课程评价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在推进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基于学生成果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一教育理念带给课程评价诸多挑战和变革的机遇,本文从课程效果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本身的评价三个层面提出了基于学生成果导向改革的思考。[关键词]学生成果导向;课程评价;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0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52 [本刊网址]http://

课程评价是以具体的课程为评价对象,包括了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和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课程大纲实施全过程的评价,以此来检验课程大纲、课程体系的达成情况,持续改进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成果导向教育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并已成为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核心理念。学生成果导向教育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应包括学生所知、所了解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

在高等工程教育推进学生成果导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强调能力本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评定,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强调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着重考查的是,高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支撑了学生成果产出要求,是否按照成果导向安排了课程活动,是否对学生成果的达成进行了评价,。因此,高校在推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尤为重视课程评价的改革,以课程评价为基础,完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一、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效果的评价应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课程后所能获取到的知识、能力和体验的评价。高校中传统的课程考试,更多的是对知识点记忆情况的考查,无法反映学生在课程中所能够发展的能力和取得的成果。如衡量学生的常用方法是,从几个给定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往往只能测试出学生的记忆力,而不能让学生展示出他们学会了什么。此外,传统应试教育文化影响深远,许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在积极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掌握能力,而仍是在学习如何通过课程考试。

学生成果导向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能力导向,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记忆,对内容的理解所体现的认知能力比对内容的记忆所体现的记忆能力重要得多。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要求学生将掌握内容的方式,从解决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转变为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建议、完成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展案例研究和进行口头报告等,来训练和评估他们的能力。这样的课程评价,能引导学生发展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的能力。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应该是对课程所支撑学生发展的某些能力是否达成的评价,而且课程所支撑的能力最终通过学生完成课程体系的学习而达成一个整体的能力体系。

学生成果导向教育关注高阶能力发展,在国际工程联盟《毕业人员素质及职业能力》中“华盛顿协议”即工程教育本科毕业生能力的描述如:有效发挥个人作用,在不同的团队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环境中有效发挥其作为团队成员或领导者的作用;在复杂工程活动中能够与工程界及整个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例如,能够领会并撰写出效果良好的报告和设计文本,做出效果良好的陈述发言,以及给出和接受明确清晰的指令等。这些能力是需要通过团队等组织形式根据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的情况才能进行评价的。

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应是达成性评价而不是比较性评价。传统教育强调比较性评价,即要在学生之间区别出优、良、中、差等不同等级。学生成果导向教育关注的是自我比较,而不是学生之间的比较。关注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自我参照标准,其评价结果应该用“合格/不合格”、“达成/未达成”、“通过/未通过”等表示。课程评价需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课程为前提,而不是区别学生的等级,给每位学生都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都能达成其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并且课程评价的结果应该应用在课程持续改进中。

因此,学生成果导向的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需要教师在学生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关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能力达成”和“持续改进”,在具体的课程教育活动中,依照学生的特性,作出合乎课程目标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提出关于每个学生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描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据此作出判断和调整,设计适宜于学生的有差异的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及相关的条件和机会。

二、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当前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以对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的评价为主的评价,在当前的评价中最常用的是忠实取向和相互调试取向的评价。由于课程的实施程度不可能被直接测量,往往通过一些可以测量的指标,比如行为指标、心理指标以及物质环境指标等,来推断课程的实施程度。在具体方法上,大多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自陈式问卷调查以及文献分析等手段进行评价。

学生成果导向教育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是指,教学设计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什么,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学生怎么学,教学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与传统的课程评价中围绕教师为中心开展的,教学设计评价教师教什么,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怎么教,教学效果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是完全从两个不同角度设计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要求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达成学习成果来进行。因此,必须根本性的转变观念,要通过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了什么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实施恰当的教学评价来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目前高校已开展的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中,督导听课、学校、学院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和学生评教是采用较多的几种手段。在听课环节,考查的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素养、教学手段等的等级,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教师课堂表现打分,并没有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体验,从评价的结果看学生的学习接受过程的反馈无法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改进。学生评教,评价的是师德师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内容,评价的维度和指标几乎与听课没有太多区别,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是否能够在这样的评价中做出合理的判断都存在疑问。

因此,学生成果导向的教育给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带来的是根本思路的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组织的作业、测验、实践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外,还要从校方、管理者、同行、毕业生、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角度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如何学、怎么学这两个角度进行过程评价,并要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课程实施的持续改进。

三、课程本身的评价

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是高校以往的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中比较薄弱的部分,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诊断新课程,改进旧课程,评价各种课程对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价值以及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学生成果导向教育强调教育目标应列出学生所能获得的具体核心能力,且每一个核心能力要拆分为若干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要有详细的课程来支撑。那么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就应该是评价课程是否完成了各指标点所明确的要求。 课程本身评价的基础应该是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阶段重点要求在课程本身这个维度的评价应当基于现有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即每一门课程的学生学业考核是对每一名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的评价,再通过一定周期的课程评价,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对课程体系目标、学生成果产出的支撑情况,从而判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调整课程安排,改进课程体系。

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公正、全面、准确和高效。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以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为主体开展课程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尤其是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就业后对课程的反思,对课程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对核心课程的重要性、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和教学组织的满意度做出评价,从而反映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否能满足其专业岗位的需要;行业、企业专家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主体,他们能从工程实践要求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评价课程;校内外的教学专家能从课程理念的角度、学科建设的需要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现在是将来仍然也是课程评价的主体。

各高校应该都有自己的课程评价表,但往往一经采用就多年不变,更新、补充不及时,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尽管便于操作,但远不能体现课程与学生成果之间的支撑关系,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需要采用多重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有定量的指标,也要有定性的指标。评价标准应体现各类课程共同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每一门课程对学生成果的支撑作用不同,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不同,因此,评价标准的设计要因课程评价的具体目标、支撑的学生能力、课程类型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何选择评价标准所采纳的指标及各指标在一个评价标准中的权重系数,也是改进课程评价标准的核心问题。

学生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欧美等国家已有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课程评价这一维度上,要深入体现学生成果导向,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存在这教育管理改革的机遇,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最终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服务。

上一篇: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及和谐消... 下一篇:如何把握自考课程《物理(工)》教学重点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