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评价:基于业务链视角内控评价探索

时间:2022-03-29 07:15:33

链式评价:基于业务链视角内控评价探索

【摘 要】 业务链概念在公司管理业界已经熟为人知。内控评价是检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基于业务链视角开展内控评价尚处于思维萌芽阶段。文章探索将链式思维应用于内控评价全过程,以业务链为评价对象,构建链式评价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协同进行缺陷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完善,改善现有评价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性,并通过“信息链促过程督导,责任链促质量把控,整改链促完善成效”三项机制,强化评价协同,促进内控评价完善提升,全面发挥内控体系的经营管理合规性保障效能。

【关键词】 业务链; 价值链; 内部控制评价; 链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85-02

一、引言

自美国颁布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之后,全球范围内开始聚焦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我国五部委于2008年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跟进《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性重要工具手段的内控评价,其自身技术、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目前国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多以关注流程执行合规性为重点,对流程衔接以及业务整体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薄弱,存在评价范围不全、测试方法单一、评价深度不足,信息管理、责任管理、整改管理等方面协同性不足,评价工作未形成有机整体,信息不全面、职责不到位、整改不彻底[ 1 ]。

二、链式评价思路、程序与工作机制

(一)研究思路

1.价值链与内部控制评价

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波特认为,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整条价值链上,价值伴随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共同流转。通过价值链分析,按照项目生命周期,以价值链上企业各项活动作为被评价对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打破了原有按专业部门业务活动划分被评价对象的局限性,是选取被评价对象视角的创新。同时这种创新要求内控评价方法相应地作出调整,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内控评价在评价范围确定、样本选取、抽样方法、查找缺陷原因和发现问题整改各个环节都与传统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着显著差异[ 2 ]。

2.链式评价定义

链式评价是指以内控评价为基础,以业务价值链为视角,以促进评价有效协同为目标,构建链式评价工具,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深度评价,识别控制缺陷,形成评价意见,出具评价报告,实现协同整改缺陷,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

3.链式评价工作思路

链式评价工作思路遵从传统内控评价工作,主要阶段是: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明确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对象业务链;构建链式评价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协同进行缺陷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完善;实施信息链促过程督导,责任链促质量把控,整改链促完善的三项链式管理协同机制。这一工作思路促进了单一流程评价向业务整体评价演进,提升内控评价全面性;促进了孤立性测试整改向组合性测试整改演进,提升内控评价的深入性,同时强化链式评价协同性,见图1[ 3-4 ]。

(二)链式评价程序(如图2)

1.风险问题导向,确定评价范围

组织链式评价筹备工作。具体包括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三级评价组,召开启动会,举办培训会,选定评价业务链。深入研究分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近年监督检查报告,重点关注年度风险变化情况;整合评估风险、定位风险高危和问题集中领域,将相关业务链列为评价范围。

2.遵循业务链条,梳理控制组合

构建链式流程地图。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业务逻辑,构建一级关键环节,细化梳理与业务职能相关的二级关键环节,串联相关末端流程形成链式流程地图。梳理组合式控制目标。结合公司风险信息库,识别关键环节的经营管理风险,设定组合式控制目标,明确风险管理策略。提炼组合式控制措施。根据组合式控制目标和流程地图,按照“目标导向、协同作用、职责明晰”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主要、配合控制责任,梳理组合式控制措施,编制链式控制矩阵,突出协同关系。

3.基于业务特性,设计测试组合

确定业务链样本颗粒度。按照完整的业务链,查勘不同末端流程的样本要求,综合性确定业务链样本颗粒度,编制佐证材料清单,明确佐证材料来源。设计测试评价程序。综合考虑业务特点、风险影响、样本数量、佐证材料、业务数据等内容,设计一般性测试方法和稽核性测试方法,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强化内控评价力度和深度。整合编制链式评价工具。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地图、链式内控矩阵、链式评价底稿,形成链式评价工具。通过整合归并,显著减少控制点数量,简化评价程序,促进内控评价效率提升。

4.运行测试程序,排查缺陷根源

统一抽取业务链样本,协同收集佐证材料。以业务链为样本进行抽样测试,将每个末端流程抽样一次、测试一次简化为按照业务链抽样一次、测试一次;降低佐证材料收集工作量,规避档案管理要求不一致引起的佐证材料差异。独立进行评价测试。测试组成员使用链式评价工具,独立进行评价测试,从不同角度排查缺陷疑点。组织缺陷协同分析。召开测试组集中会议,以业务链为视角,深入协同分析缺陷,前后追溯关联性缺陷,求本溯源问题本质原因,定位缺陷主要责任和配合责任,编制链式评价报告。

5.落实协同责任,三级整改缺陷

控制缺陷三级整改。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缺陷全面整改,指定缺陷发现人全程督导整改,定期通报整改进度和效果;主责部门按照缺陷主要责任整改,追踪监督配合部门整改进度和效果;配合部门按照配合责任整改。评估缺陷整改成效。缺陷整改完成后,由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组织缺陷整改效果评估,必要时可执行再测试程序,确保整改到位[ 6-7 ]。

6.完善内控体系,构建管理闭环

总结分析链式评价成效,结合优化建议和整改情况,更新链式评价工具,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三)链式评价工作机制

1.构建链式评价信息链,促进评价高效推进

基于每日通报工作进度、每日召开工作会议、每周举办推进会议、及时召开问题联席沟通会议等工作机制,将管理链理念融于链式评价工作的信息流,构建起首尾明确、环环相扣的信息链工作机制。

2.构建链式评价责任链,全面保障评价质量

在深入运行运行小组专职、评价小组专职、评价小组组长、运行小组组长四道质量审核卡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链式评价的职责,按照6阶段14项操作步骤,逐项细化明确、串联衔接,形成评价过程的责任链,严格管控各环节工作成效[ 8 ]。

3.构建链式评价整改链,强化缺陷整改效果

依据管理链的理念,在链式评价过程结束阶段,通过建立缺陷档案库,以单一缺陷为维度,将首次评价发现缺陷、缺陷整改、次年再评价、发现缺陷再整改等过程进行串联,形成链式评价整改链。

三、主要结论及研究意义

基于业务价值链视角选取评价对象并且在评价工作各阶段运用先进的链式评价方法,将从以下三方面提升公司内控管理水平[ 9 ]。

(一)提升内控评价广度深度

链式评价以业务链为评价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测试方法,深入查找内控缺陷,一方面,将评价对象从末端流程拓展为业务链整体,查找出多个关键控制环节存在的协同设计失效和执行失效,缺陷查找更为全面;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找出更多相关性的内控执行缺陷,并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准确定位本质设计性缺陷。

(二)强化内控评价过程保障

链式评价将管理链理念深化植入评价过程。深入贯彻“信息链、责任链、整改链”管理机制,保障评价过程整体协同,满足内控体系实时监督、持续监督的需要。多维度协同贯穿于单次链式评价过程的始终,并拓展实现了链式评价的历史协同,促进各部门深入参与内控评价,将内控评价凝聚为更为紧密的过程,环环相扣,严格监督,提升评价效率和效果。

(三)保障公司经营管理效益

链式评价以内控评价为基础,以业务价值链为视角,以促进评价有效协同为目标,在评价过程协同的基础上,构建、运行链式评价工具,一方面有效促进各部门全面掌握内控标准,强化协同控制意识,夯实公司协同管理基础;另一方面首次针对协同管理建立专项的监督检查程序,评价协同控制措施执行效果,形成协同管理的完整闭环,支撑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邹立,封雪.从价值链管理的视角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J].会计研究,2004(12):45-48.

[2] 田中禾,刘祥娟,张晓芳.基于价值链的内部审计新思路[J].科技管理研究,2007(4):240-242.

[3] 王莉莉.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2):17-19.

[4] 倪良辉,许宝,杨凤,等.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增值路径探析[J].审计月刊,2011(5):40-43.

[5] 马向梅.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银行风险管理审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

[6] 郭美娣.内部控制测试在电力审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7] 齐涛,白天元,余边城.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评价测试方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19):19-20.

[8] 冉冉.浅析内部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12):74-77.

[9] 王乾伊.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关注点和方式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3(4):71-72.

上一篇:东风雪铁龙品牌嘉年华暨C4世嘉上市会 下一篇:定格动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