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赝品集团故意散布盗墓消息

时间:2022-06-01 02:27:20

中国赝品集团故意散布盗墓消息

现在,河北衡水市居民路过“著名的”冀宝斋博物馆时,常做的事情是“将门前的鲜花偷运回自己家”。

10月28日,这家投资了5000多万元的“著名”民间私人博物馆被闭馆整顿将近三个月时,馆长王宗泉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据统计,冀宝斋的四万件“藏品”中,有3/4是建馆(2010年)后三年购入的。此前,这家博物馆因一位网络名人的博文而走红,走红的原因是,博文中说该博物馆所展示的大部分藏品都假得离谱。

事实上,冀宝斋大量购入藏品的三年也正是国内艺术品和文物拍卖、收藏最繁荣的时期。随这种繁荣而来的,是一大堆鉴古、盗墓主题的小说,各种“鉴宝”主题的综艺节目和……无数赝品。它们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2012年一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收入高达89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因为经济降温而低于前两年了。同年,美国拍卖市场的收入只有81亿美元。

艺术品市场的繁华在具体的成交价格上也得到了体现。2011年5月,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晚间拍卖会上,齐白石的水墨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 4.255亿元人民币的惊人高价成交。

不幸的是,直到今年,齐白石的这幅名作仍弃置在某个仓库里。拍卖结束后,有人质疑画作是否为真迹,成功竞拍者遂拒绝付款。在同一个拍卖会中,第二、三、四、六、九位高价的作品也发生了同样的事。而媒体的调查则显示出,近年来为中国艺术市场贡献了1/3拍卖收入的交易,事实上并不存在。 2011年2月17日,洛阳史家湾村,被盗墓贼丢弃的棺材板散乱一地。远处的大冢为汉代大陵,四周均布满盗洞。盗墓贼名为“贼”,行话被称为“下苦”或“挖窝”,位于盗墓链条的最底层,其身份多是下地干活的农民。

买家之所以经常反悔,原因之一就是怀疑有假。按照中国法律,拍卖遵循的是落槌成交规则,只要拍卖行声明不能保证拍品真伪,拍卖行就不承担法律责任。而现在拍卖行基本上都会在拍卖条款中注明“不保真”这一项。

实际上,制造艺术品、文物的赝品成本也不低。

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河南仿制青铜器为多,他们会将制作好的青铜器物放在酸性溶液里浸泡后再埋到地下加快“折旧”;景德镇、洛阳等地的人们则致力于仿制陶瓷,他们可能会对陶瓷进行辐射,从而蒙骗碳年代测定技术。

最容易造假的是玉器,目前没有任何检测方法能确定一件玉器的年代。书画还有更高明的造假技术有人雇佣了手法纯熟的技工,从真品上分离出题字的真迹,随后定做一幅假画,配上真题字;再书写假题字,配上真画。结果,一幅真品画作就变成了两件真假参半的作品。

当然,仅仅将赝品做得像真的,还不够。为了让这些赝品在市场上流通起来,买通鉴定师和拍卖行只是初级手段。把赝品放进欧洲某个小拍卖行的拍品目录,或想办法让赝品混入一场遗产拍卖会,从而达到伪造来源记录的目的,才是进阶技巧。

此外,造势也很重要。中国目前大规模的地上建设和地下盗墓确实出土了不少文物。所以,赝品集团还会招聘到处各种盗墓的消息,以形成一种舆论:文物大量出现了,在文物贩子、地摊和农民那里肯定能淘到好东西,从而将第一手的赝品售卖出去。

前FBI艺术犯罪组探员罗伯特·惠特曼确定中国古董艺术品市场上有70%是仿造品。在某些细分领域,这个数字更是高达90%以上。

做工精良的赝品本身也有价值,所以有收藏者因为没有能力收藏正品,转而专门收藏赝品。当然,像冀宝斋这样的私人博物馆“搜集”赝品并不是因为财力不足。收藏家王立军认为冀宝斋并不在乎自己的藏品真伪,他对《时代周报》说:“这类艺术馆在全国有很多,目的性很强。打着文化产业的旗号,圈地、集资、到银行贷款、盖房子。” 媒体的调查显示出,近年来为中国艺术市场贡献了1/3拍卖收入的交易,事实上并不存在。前FBI探员声称,中国古董艺术品市场上有70%是仿造品。

但还有其他逻辑。

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力量便是“送礼”。相较于其他的“礼物”,艺术品难以定价,增值空间又大,是“送礼者”的首选。2009年,有关部门在前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文强的住所中发现了100多件艺术品。用文物和艺术品向官员行贿的行为甚至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叫“雅贿”,而赝品经济就贯穿其中。

《羊城晚报》报道了“雅贿”的一种流程:有时,官员会获赠一件艺术品,然后被要求拿去拍卖;试图行贿的商人会高价把艺术品买走,让官员得到一大笔钱。这种情况下,艺术品是真是假并不重要,因为反正会被花大价钱买走。如果行贿的行为暴露,赝品的价值小,惩罚会更轻。

上一篇:国家不能容忍“光棍” 下一篇:语文教科书 作家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