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01 01:25:37

浅析基于中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摘 要】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训练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探究。本文作者就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培养进行探析,旨在指导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感知;教学策略

语感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悟过程,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的一种拓展延伸。这种学习心理体验来源于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运用。新课程语文所倡导的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方法其实就是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人研读文本,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从而内化生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心理体验,以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1 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这种读书方法,是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意蕴,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只有在反复朗读中潜心涵咏,才能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体味作品的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久之,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从名家的言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总之,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要想真正地学好语文,掌握语言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朗读;②注重文本语言的文字信息,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③建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自身的阅读思考共鸣。

例如,当学生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串向云霄“一”时,定会勾起他们的儿时玩耍时欢乐的回忆。对此,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以此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丰富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够让朗读成为他们接受理解语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和方法。

2 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

新课程初中语文在教学编排上尤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这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运用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水平。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语感获得更为广阔。

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设计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案,特别是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②注重语言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技能;③建议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特别是自己的理解感悟;④鼓励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以此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例如,在“汉字的魅力专题”教学中,我就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有: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方式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要求他们能够配以必要的解说;②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他们自己观察社区中一些语言文字表达不规范之处,并提出解决的策略;③要求学生就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写文章的形式表达出语言学习感知;④建议学生就自己的此次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尤其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而且为学生获取语感提供了途径来源。

3 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

语感是存在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学习思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维敏锐性和条理性。这不仅是他们未来学习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更是形成语感的重要依据。因此,注重学习思维培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理解过程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感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各自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以体现学习思维的差异性;②鼓励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思维方式思考文章内容,以取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③注重语言思维的暴露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知的内华生成。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到充分思维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深度。

4 生活中的积累,是积累语感的基础

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会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

总之,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感悟中内化生成的。教师应该从文本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语言理解和鉴赏技能。

上一篇:微积分进入中学课堂的意义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