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 构建生命课堂

时间:2022-09-05 01:14:43

尊重个体差异 构建生命课堂

【摘 要】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转换观念;尊重差异;改进教学;生命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者和践行者,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边教边思,由困惑到顿悟,日积月累,也有了一些粗浅的收获,现结合教学的实际总结如下:

一、转换观念,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要求改变师生间的关系,提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要善于与学生平等交流、善于与学生沟通心灵。教师要转变学生观,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相比较传统的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必须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和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因为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如果学生处在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就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拼搏竞争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舒展灵性的空间。有了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乐于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成绩差的同学虚心求教,在求教的过程中主动增长知识、增长能力。而有了拼搏竞争的氛围,就会形成互相激励、人人争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风气。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教学中,我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形象美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搭建和谐的桥梁。

二、尊重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温和,有的热情;有的擅长这一方面,有的擅长另一方面。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 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例如在认知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体验上等的差异。实施素质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必须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意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实际教学的每个环节我都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提问时,为了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人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要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做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原来你是这样认为的”、“嗯,你的回答很有个性”、“是吗,是否再考虑一下”、“不错,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等语句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做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三、改进教学,构建富有特色的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潜力为教学目标,强调体验与兴趣结合,生活活动与创造活动结合,强调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强调由“教”的课堂变“学”的课堂。“生命”课堂要求教学进行动态设计。因为课堂有了学生的生命活动,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在备课时全都预测得到,教师应按课堂的具体行进状态来设计教学,根据课堂随时出现的新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践中有活力的课堂都是按动态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的,而不是按照教师备课时规定的路线亦步亦趋的。教师的创造才能和创造乐趣,在处理这些活动的情境中得到发挥与体现。学生也因为教师顾及了他们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生命活动的多样性,也会满怀热情地参与课堂学习。

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在对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舞台,是彼此思想相互碰撞的舞台,更是生命共同成长的舞台。我憧憬着让自身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语文特有的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师生、生生的交流充满着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散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愿我们的课堂每一天都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每一名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够实现生命的茁壮成长!

上一篇: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下一篇: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