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爱”中的几种体现

时间:2022-06-01 12:09:21

摘要:师爱如同父母对孩子般的无私、纯洁和高尚的爱,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指引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缺少了它,孩子们心中会感觉到一片孤寂和荒凉。世界不能没有爱,就如同大地不能没有阳光一样,否则孩子的心会变得阴冷和黑暗,让“师爱”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师爱 尊重 信任 理解 宽容 引导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种精心的呵护说的就是“师爱”,它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师爱”,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师爱”呢?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育家杜威说过:“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饰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但是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具有其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越来越鲜明,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歧视、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对会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反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摄取。

二、了解和关心学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作为教师,应该全面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从班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每一个学生给予所需要的帮助。人都是有感情的,投桃报李。教师唯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人们常说“关心如日”,关心确实像太阳,它能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指点迷津,给人疼爱和保护。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对老师会更加热爱更加信赖。

三、欣赏和表扬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的美需要教师去发现。教师只有倾注对学生的热爱,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词。教师只有细心捕捉到学生身上瞬间闪现的火花,才会说出言简意赅,内涵深刻的赞美话语。毋庸讳言,表扬是一种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教师的看上去短短几句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老师通过一个眼神,微笑,鼓掌,轻拍对方的肩膀等非语言行为,也能使学生油然而生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四、理解和宽容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小错误,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学生,设法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知己,学生也就自然把老师当成贴心朋友,愿意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也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自然就会融洽和密切。

教育的艺术是爱的艺术,而宽容是爱的具体表现,没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就不会有对学生的错误发自肺腑的宽容。爱因斯坦说:“善于宽容是教育修养的感情”。在宽容之中蕴含的了解、信任,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积累了足够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种对事业、对孩子真挚的热爱。相反,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训斥,固然也能把学生“管”得规规矩矩,“理”得服服帖帖 ,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把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拉开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五、要求和引导学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提出规范化要求,这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意义更大。在要求上不但要规范,更重要的是严格。常言道:“松是害,严是爱,不严不松要变坏。”一是对学生“做人”上的严,二是对学生“做事”上的严。做人要顶天立地,做事要脚踏实地。强调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另外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做事情强调有始有终、一丝不苟、优质高效。严也并不是一味地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严而有“格”就是有范围。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按“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严而有“度”就是要有分寸。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严而有“恒”就是要有长远性。即要求工作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这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严而有“方”就是讲究办法。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反而让学生感觉不到严,感觉到的只是浓浓的爱。

做得到以上五点,班级工作会越做越好,达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学生也会在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中体会到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片片爱心。

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如果引导得当的话,学生就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适应新时展的人,一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总之,教师的爱就像一泓清泉,源于心底,溢于言表,润泽着每一方心田。“师爱”也作为一种体现师生人际关系的新形式,更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目的专一、形式多样,把“师爱”渗透到教育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师爱”是教师心灵的一种表露,是优秀品质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最现实的审美感受,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心灵的美好,获得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激起仿效的欲望。因此,“师爱”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把“师爱”留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中山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师道[J].2007年第4期

[4]教育学[J].2006年3月第1版2006年7月第2次印刷

上一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与欠缺 下一篇: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及与个人发展状...